一、润燥化痰宣肺法

1.祁××,男,65岁,年9月11日初诊。

四天来,咳嗽痰多,黄白相兼,咽红微感不适,大便偏干,小便多。脉滑数,舌正苔薄黄腻。诊断为气管炎,中医属痰湿化燥,治宜清燥化痰,宣通肺气。

处方:

冬瓜仁9克杏仁6克苡仁12克茯苓皮6克法夏6克橘红3克浙贝母4.5克桑白皮4.5克炒苏子3克,莱菔子炒3克,白芥子炒,3克枇杷叶炙6克2剂

9月13日二诊:脉微滑数,舌如前。痰湿已减,郁热未宜继续清燥化痰。

处方:

玉竹6克麦冬6克花粉6克化橘红3克浙贝母6克紫苑3克白前3克莱菔子炒,3克白芥子炒,3克枇杷叶炙去毛,6克2剂

9月15日三诊:咳减痰稀。脉沉滑,舌淡红苔白腻。燥气已平,唯饮邪上逆,肺失肃降,治宜宣肺化痰。

处方:

茯苓9克法半夏6克广皮3克炙甘草1.5克北五味子打,1.5克北细辛1.5克白干姜另包,

温水泡10分钟,洗去灰,再人煎,1.2克紫苑3克冬花3克小麦炒香,6克姜制南星3克大枣劈,3枚

二剂,一剂二煎,头煎用水毫升,煎取80毫升,二煎再加水毫升,煎取80毫升,两煎混合,分二次温服。

9月17日四诊:咳平痰利,咽红消失。六脉缓和,舌正苔微秽腻。内饮已降,肺气已平,停药观察,以饮食调理。

摘自蒲辅周医疗经验

二、散寒化痰清肺法

高××,男性,58岁。患气管炎,咳嗽夜甚,喉痒,胸闷,多痰,日久不愈。为疏一方:

荆芥6克前胡9克白前6克杏仁9克贝母9克

化橘红6克连翘9克百部草9克紫苑9克桔梗6克甘草3克芦根24克嘱服4剂。复诊大见轻减,夜间已不咳,剩有微喘,仍多痰,加海浮石9克祛痰,紫苏子9克定喘,服4剂,追访已愈。

(摘自《岳美中医案》,第页,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三、清热化痰宣肺法

1.林××,女,30岁,营业员。

初诊:年11月29日。咳已近月,喉痒干咳少痰,口于唇

燥,脉细苔薄。肺气失宣,邪从热化。治拟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桑叶皮各9克前胡9克’桔梗4.5克白前9克

炙麻黄3克杏仁9克炙百部12克炙紫苑15克

甘草4.5克6剂。

二诊:12月6日。前进宣肺清热、化痰止咳之剂,咳嗽见好。苔、脉如前。再拟前法。

原方去麻黄,加批杷叶9克包。6剂。

摘自黄文东医案

四、化湿祛痰肃肺法

戎××,女,50岁,工人。年9月6日因咳嗽、气喘数天入院,同月12日出院。住院号:。

有慢性咳嗽史六年,在疲劳或受寒后即引起气喘。

初诊:年9月7日。痰之标在肺,痰之本在脾。脾虚津不化气,酿湿成痰,渍之于肺,为咳为喘。咳喘有年,脾伤及肾,以致肾气不纳,肺气不降,遇劳逢冷则发。舌尖微红、中后白腻,脉来濡而微

数。濡乃痰湿内阻之现象,数是气阳不足之形证。今拟化中焦之痰湿,以和胃气。碑得正气充盛,则气液畅通,庶无聚湿成痰之虑也。

川桂枝3克炒白芍9克仙半夏9克陈广皮4.5克朱茯神12克五味子3克,研淡干姜3克1帖

二诊:9月8日。昨晚气喘较平,小漫频数而清长。此肾阳失鼓舞之机宜,以致气化不及州都,膀胱约束无权。今拟原方加入固涩之品。

原方加菟丝饼、剪芡实、山萸肉各12克,4帖。

三诊:9月12日。咳嗽气喘已平,小搜频数亦痿,肺气渐得下降,肾气渐能摄纳,膀胱气化渐复其职。舌苔薄腻,脉濡软。再以桂枝、二陈温养肺胃而纳肾气。

川桂枝3克炒白芍9克仙半夏4.5克陈广皮4.5克五味子2.1克淡干姜2.1克淮山药12克苋丝饼12克山萸肉9克4帖

是案咳喘有年,遇劳逢寒辄发,小浪频数而清长,脉濡数,皆系脾肾气阳不足之明征,故以温运脾胃,纳气归肾之法治之。

(摘自《内科临证录》,第28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

五、益气养阴补肾法

刘××,男,59岁,门诊号63/。

初诊:年2月22日。主诉:咳嗽气急一月。病史:有慢性咳嗽十余年,近一月来咳嗽气急,活动后气急更甚。于年1月

23日,在上海市第×医院作胸部摄片,示两侧肺气肿、多发性肺大泡,伴继发感染。

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多发性肺大泡。

中医辨证:动则气急,精神疲倦,喜睡。脉虚细,苔光舌色淡红。病延日久,气阴两亏,治以生脉散加减。

人参片3克,吞麦门冬9克,五味子3克川石斛12克,先煎,仙半夏4.5克广陈皮4.5克

焦枳壳4.5克云茯苓9克姜竹茹9克朱远志9克炙甘草3克10剂。

二诊:年3月2日。精神较朗,但动则仍气急,肾不纳气也。方以益肾纳气为治。

熟地12克淮山药9克云茯苓9克福泽泻9克粉丹皮9克五味子3克仙半夏4.5克广陈皮4.5克焦枳壳6克姜竹茹9克炒枣仁9克炙甘草3克

疗效:服上方加减,一月后,于年3月6日复诊时述:“气急已安,心悸未已”。前方加灵磁石18克(先煎)。服药至3月10日,气急心悸大减。

(摘自《临证偶拾·张羹梅》,第33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六、解肌祛风降气法

陶××,女,61岁。

初诊:年10月25日。咳喘十余年,时发时愈。咳出白粘痰,多咳即喘,夜难平卧,容易汗出,纳少神疲,腰背酸楚。舌质淡青,苔薄腻,脉细滑。痰饮恋肺,感邪即发,肺失肃降。治拟桂枝加厚朴

杏仁汤加味。

桂枝4.5克生甘草4.5克厚朴3克杏仁9克苏子9克炙紫苑15克陈皮6克前胡6克淮小麦15克3剂。

二诊:10月28日。咳喘减轻,痰粘不易咯出,渐能平卧,汗亦渐止,腰酸足麻,纳食略减。舌质淡不青,脉细。仍用原方加减。前方去厚朴。三剂。

11月15日随访,据述停药后咳喘已愈,半月来未见发作。

本例与前例均系哮喘性支气管炎,但辨证则各有所异。前者表实而肺有燥邪,后者表虚而阳气不足。故本例不用麻黄,恐汗出更多而愈虚其表。选用桂枝以宣通阳气,加厚朴、苏子、紫苑以顺气止咳。服药后咳喘渐平,汗出渐止;由于阳气舒展,故舌青亦退。

按中所指之“前例”,系选入润燥化痰宣肺法中的第

二案。

(摘自《黄文东医案》,第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年)

相关文章

名老中医感冒案集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jxzqgy/5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