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

“冬病夏治三伏贴”又名“三伏灸”,是传统中医几千年预防保健治疗的方法,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强调“春夏养阳”,采取中医“冬病夏治”的方法,结合天灸、经络与中药,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以辛温祛寒药物贴敷于不同穴位,具有温补阳气、祛除寒邪的作用,从而达到减轻和消除易发宿疾在冬季发病,提升身体抵抗能力,集防病、治病、保健功效于一体。

近年来,随着冬病夏治三伏贴的日益普及,尤其是特色三伏贴(艾灸开穴+穴位贴敷),成为大家广为接受的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三伏贴是一个连续治疗的过程,应按疗程贴敷,连续贴敷3年疗效更佳。

现代医学证明,在每年“三伏”之时,进行“三伏贴”治疗,不仅能治疗各种免疫力低下的秋冬季容易复发和加重的疾病,通过治疗,还能使患者整体性体质全面好转,免疫力得到增强,发病次数减少,发病程度减轻甚至不易复发。

哪些人、哪些症适合贴“三伏贴”?

  呼吸道疾病: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缓解期,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虚易感冒等;也适用于阳虚为主或虽寒热错杂但以寒为主的患者;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人群。

  耳鼻喉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所致慢性咽喉炎、梅核气而致的咽异感症、体虚鼻炎发作者。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知道气管炎、哮喘、慢阻肺等可以冬病夏治的人很多,其实冬病夏治的病种很广泛,可以包括一切虚寒性慢性病。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多为虚寒体质,以多清涕、鼻痒、喷嚏等寒症为特点,遇冷发病,尤其是气候突变时更加明显。三伏天在相关穴位采用冬病夏治的敷贴治疗,可起到“四两拨干斤”的作用,能从根本上改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的症状。

  颈肩腰腿痛:颈肩腰腿痛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内外多法联合治疗。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老年人大都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易感受风、寒、湿等外邪,导致颈肩腰腿等部位疼痛。治疗时,一方面用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针灸和温灸、中药内服,同时在夏季三伏天进行敷贴治疗,驱除经络中的寒湿之邪,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学称之为"凝结肩"、"漏肩风",认为是由于气血虚弱,外受寒邪所致,多在冬天发作或加重,夏季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消化性溃疡:中医学中“胃脘痛”范畴,多在秋冬季节发病。盛夏预防性治疗疗效很好。

  儿科疾病:14岁以下儿童患有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

  风湿疾病:风湿关节疼痛非常适合做冬病夏治,关节疼痛往往多是由于感受了寒邪所致,选择三伏天在相应的穴位给予中药敷贴、可以驱除体内的寒邪,鼓舞人体正气,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

  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多为顽疾痼疾,要在三伏天和三九天各贴三次膏药外,更应该在三伏天进行针灸(称之为打伏针),疗效也是有口皆碑的。

  类风湿关节炎:又称萎缩性关节炎,是一种具有关节炎变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寒冷、潮湿等常是其重要的诱发因素,故于冬季易于复发和加重。

  冠心病:多发于冬季,“夏日养阳”,可使心阳振奋,气血津液运行畅达,以达到减轻其在冬季的发作。

亚健康调理:产后周身痛和关节痛最适合夏季治疗,夏季伏贴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治疗免疫力低下症。

并非所有的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建议您在接受治疗前,医院咨询医生,辨清体质,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冬病夏治。

为回馈广大市民,封丘县城关乡卫生院特秘方调制中药三伏贴,成人、学生、2岁以上小儿均可贴敷。

贴敷时间安排表

伏前加强贴:6月26日

伏前开穴贴:7月06日

初伏贴时间:7月16日

中伏贴时间:7月26日

末伏贴时间:8月16日

温馨提示:

三伏贴起水泡,奇痒,破皮,流水是正常的皮肤应激反应,不用恐慌。主要原因是佩戴后药物产生高热,灼伤皮肤引起的。可以先用消毒针将水包挑破,然后用药棉将流出的水吸掉,再用碘伏消毒,然后涂一些紫药水,进行拔干处理即可。一般一到两天就会缓解,并逐步痊愈。也可以按照皮肤被烫伤、烧伤、晒伤(紫外线灼伤)等症状的处理方法来进行局部处理,在家中用冰袋冷敷即可,最好还是找主治医生咨询,或者直接到皮肤科诊治。

温馨提示:出门请注意个人防护!

 

联系高大夫()

朱大夫()

周大夫()

贴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jxzqgy/6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