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www.xuexily.com/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林莉莉许晓丹记者曹露婷

1月6日,钱江晚报小时健康小站、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新冠病毒感染救治专项会议上,医务部报告救治数据显示,发热门诊患者数量缓慢下降。全院核定张床位,收治患者位,床位使用率%,且已持续近一周。作为北医院,患者救治情况如何?

感染三区一天出院2人

平均年龄80岁

“太好了,老爷子又闯过了一道难关!医生,你们辛苦了,谢谢!谢谢!”1月5日,一周前入院的家住北仑霞浦的85岁新冠重症患者胡大爷出院了。家属们看到呼吸顺畅、神清气爽的胡大爷,连连向医生们道谢。

胡大爷五年前就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每到夏秋季及气候变化时,“咳咳咳”会反复发作。年12月30日,胡大爷因反复发热、咳嗽加剧,胸闷、气急,被家医院。入院后,胡大爷经过抗病毒、激素、抗凝、化痰、降压等治疗措施,明显好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今年能过个好年了!”胡大爷的女儿高兴地说。

和胡大爷同天出院的孟大爷也是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因患有冠心病,反复发热咳嗽5天不见好,检查发现肺部感染入院治疗。他隔壁床的楼奶奶当天也觉得顺服多了,前几天87岁高龄的她胸闷、气短、意识不清,经过4天气管插管,终于有所好转。

几位老人所在的病区,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感染楼三病区,这是专门为了应对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在年12月28日新改造的。目前,感染楼三病区23张床位,床位使用率达到%,有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也有高流量吸氧患者。

“患者好转出院,极大提振我们的信心。”感染病区负责人张永虎介绍,医院收治危重症患者的第一梯队病区,近几日已有4位患者出院,2位好转的已转到其他病区。同样的,收治病情较重患者的感染二病区,年12月份以来,共收治名患者,70%患者顺利出院。尽管压力很大,但是已经看到曙光。目前感染三病区由ICU陆志峰主任医师、高捷副主任医师担任诊疗组长,感染二病区由王芳副主任医师担任诊疗组长,还有浙大一院派驻专家、感染科主任李永涛指导,大大提升了病区的危重症抢救水平。

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新冠病毒感染的百岁老人明显好转

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负责人占凌峰告诉记者,EICU通过阶段加紧改造,由原本的4张床扩增至10张床,迅速满床。目前EICU收治的大多为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基础性疾病加重患者,如动脉硬化、脑出血、癫痫等。年龄最小的24岁,最大的岁。浙大一院的专家对救治的持续指导极大地促进了工作质量,浙大一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贾红宇及时分享浙医院的救治经验,如新冠重症患者救治培训课程、抗病毒药物用药指南等。现在好消息越来越多,百岁老人明显好转。

重症监护病区:俯卧位通气,收效甚佳

“今天有一个患者高流量通气,氧合不好,我们采用俯卧位通气,结果氧分压上来了,顺利从重症监护病区转到普通病区。”李雁护士长提到,重症监护病区全面实施俯卧位通气,清醒患者通过俯卧位通气可以避免气管插管,病情也能很快好转。实践发现,俯卧位通气效果确实很好,对全区域的护理人员进行俯卧位通气的规范操作培训很有必要。

宗瑞院区:基层收治患者底气更足了

宗瑞院区副院长张涛介绍,院区按照上级部署加快收治患者的脚步。患者收治后规范诊疗,提高救治成功率是至关重要的。

1月3日下午,医院总院的浙江大医院感染科贾红宇副主任医师、李永涛副主任医师专程来到院区指导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对病房内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了会诊,询问患者基本情况、基础病史,观察血氧指标、炎症指标,查看肺部CT,着重对患者用药进行了指导,包括抗病毒、激素、抗生素药品何时使用及相关副作用。“这样定期的巡诊、会诊,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诊断救治能力,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诊疗、用药的规范性。我们基层收治患者底气也更足了。”张涛说。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mxzqgy/11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