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诊疗方
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重点专科髓劳病协作组年制定的慢性髓劳(慢性再障)诊断标准。 (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史。 (2)症状:多有面色白、心悸气短、头晕乏力,脉沉细无力或沉细数。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发病较急性再障缓慢,贫血、感染、出血症状相对较轻。 (2)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低,但达不到重型再障程度。 (3)多部位骨髓穿刺:三系或两系减少,至少一个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活跃,则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如脂肪细胞等)增加。 (二)证候诊断 1.肾阴虚证: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头晕乏力,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口干但不思饮,尿黄,舌边尖稍红,苔薄少津或少苔,脉细数。 2.肾阳虚证:面色?白、心悸气短、头晕乏力,形寒肢冷,面色?白,食少便溏,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弱。 3.肾阴阳两虚证:面色白、心悸气短、头晕乏力,时冷时热,自汗盗汗,食少纳呆,腰膝酸软,遗精滑泄,舌淡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细无力或沉细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益肾,填精益髓 (1)推荐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黄、山萸肉、怀山药、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补骨脂、仙鹤草、阿胶(烊化)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中药泡洗技术:采用具有滋阴益肾,填精益髓功效的中药煎煮,洗按足部,每日一次,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在37~40℃,浸泡3~5分钟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2.肾阳虚证 治法:温肾壮阳,填精益髓 (1)推荐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黄、山萸肉、怀山药、制首乌、茯苓、黄精、菟丝子、补骨脂、仙灵脾、巴戟天、锁阳、肉桂、黄芪、鹿角胶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中药泡洗技术:采用具有温肾壮阳,填精益髓功效的中药煎煮,洗按足部,每日一次,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在37~40℃,浸泡3~5分钟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3.肾阴阳两虚证 治法:滋阴壮阳,填精益髓 (1)推荐方药:左归丸合右归丸加减。熟地黄、山萸肉、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补骨脂、鹿角胶、肉苁蓉、仙灵脾、怀山药、茯苓、仙鹤草、茜草、当归、鸡血藤、黄芪、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中药泡洗技术:采用具有滋阴壮阳,填精益髓功效的中药煎煮,洗按足部,每日一次,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在37~40℃,浸泡3~5分钟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二)西药治疗 参照年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根据病情需要及患者意愿,可选择应用雄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及必要时予输血、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 (三)护理调摄要点 1.饮食护理:宜清洁软质饮食,选用血肉有情之品,忌食辛辣、醇酒等。 2.生活护理:避风寒,慎起居,适劳逸。 3.情志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4.专科护理:保持口腔、肛周、皮肤清洁。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mxzqgy/8935.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学考研复试专业课真题期哈医武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