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痰多,失眠,大便不成形是痰湿,3种调
你是否水肿发胖减不下去?经常感觉胸部和脘腹部胀满不舒服,有时候还会有想呕吐、头部眩晕的症状;身体也时常会觉得困倦,舌苔的颜色为白色,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舌面上总是滑滑的,上面就像被一层水包裹了一样?而且咳嗽痰多,痰色大多白色?这是痰湿。 “痰”?“湿”?这里的“痰”并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是病理性的产物; “湿”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指空气潮湿、环境潮湿,如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 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饮食水分过多,或因饮酒、乳酪、生冷饮料,而使体内津液聚停而形成内湿。 痰湿体质7大特点1、体形面色: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四肢浮肿,按之凹陷,性格比较温和,面部皮肤油脂较多,面色淡黄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面少血色,白中常发青,且少光泽 2、舌头:舌体胖大,苔滑腻,舌苔白腻或甜,舌边常有齿印成排 3、口手和脚:口中粘腻,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出后皮肤多凉,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易出现耳鸣,年过60岁者中耳聋者多见 4、感觉及睡眠:人体好倦缩,手足冰凉,胸闷,痰多,容易困倦,有关节酸痛、肌肤麻木、肠胃不适 5、脉象:脉濡而滑 6、喜好: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喜食肥甘甜黏,夏天好过,冬天难熬 7、大小便: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尤其是早晨大便急,一泻为快,一夜三四次小便,且尿量多而色清如水 痰湿的3种调理方式痰湿体质者多发咳嗽、哮喘、痰多、头晕、肠胃不适、呕吐等症状,易生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动脉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肥胖症等疾患。因此痰湿体质者可通过温燥化痰药物进行调养。痰湿的生成,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所以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 1、脾不健运,湿聚成痰,当健脾化痰 长期食物肥甘厚味,冰冻寒凉,暴饮暴食,常吃减肥药。经常发怒,情志不舒展,导致伤肝,转而伤脾。不吃早餐、熬夜、宵夜,饮酒过多,伤肝转而伤脾。 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半夏、陈皮理气化痰。 2、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当温阳化痰 长期口味偏咸,食盐过多。口味过重,长期吃盐太多会增加水湿,既伤脾,也伤肾。可用金匮肾气丸。 3、肺失宣降,津失输布,液聚生痰,当宣肺化痰 久坐,长时间含胸塌背,压迫肺部。呼吸浅,再加上有空气污染,导致氧气不足,体内食物很难代谢,致使痰湿堆积体内,从而易促生痰湿体质 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特别注意,中医方药变化无穷,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对症进行,不可自己随意使用。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中医:坚持饮用黄芪泡水,身体会有6个好处显现,但2类人最好别喝中医:五种补血补气的中药材,十分难得中医:人参党参太子参,元参丹参西洋参,各种参傻傻分不清中医:一受凉就拉肚子?中医:是脾胃虚弱了!2个做法调理中医:肺热导致咳嗽、痰多、流鼻涕,中医3个偏方帮你调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mxzqgy/9945.html
- 上一篇文章: 悦己叫瘦第四课不信邪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