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老戏骨逝世,这个病影响近一亿中国人,
交汇点讯3月25日,知名老戏骨张少华的微博更新了一则消息,内容是其家人发布的讣告。讣告称张少华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5岁,讣告中写道,自年9月至今的10年间,张少华深受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的困扰,多次住院治疗。相关医学专家接受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时指出,社会目前急需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和治疗的现状。 40岁以上人群中,不到10人中就有1人“中枪” 目前,慢阻肺已成为全球前四的致死病因,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慢阻肺患病率显著增高,4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达到13.7%,相比年增长了近1倍。也就是说,目前,40岁以上人群中,每不到10人中就有1人患慢阻肺。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朱晓莉主任医师介绍,慢阻肺(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慢阻肺最常见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发展而来,进步发展为肺心病、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及出现全身各系统并发症的常见慢性疾病。 据悉,慢阻肺患者往往会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标志性症状,还有些会出现喘息、胸闷,晚期患者常常还会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焦虑等症状。 慢阻肺“导火索” 慢阻肺影响了不少中国人的日常起居,而它的“导火索”也潜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西华主任指出,吸烟是慢阻肺的罪魁祸首,约有60%-70%的吸烟人群会与慢阻肺“结缘”。而且烟龄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率越高。王西华主任医师称,男性慢阻肺检出率为女性的3倍,但是长期吸“二手烟”者,患慢阻肺的风险会增加48%。 与此同时,长期暴露在粉尘、PM2.5的环境中,也是容易感染慢阻肺。特别是长时间在化纤厂、服装厂等地方工作的,是慢阻肺的高发人群,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防护措施。此外,本身有肺部疾病的患者,也要定期检查,及时排查慢阻肺;如肺炎反复感染,也会诱发慢阻肺。 专家指出,慢阻肺早期最典型的征兆就是三个字:咳、痰、喘。一般情况下,有长期吸烟、慢性咳嗽、支气管炎症状及相关家族史的患者,尤其是每年咳嗽持续3个月、持续时间超过2年及以上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做CT排除哮喘、气管炎等。及时发现肺功能快速下降,预防急性加重。 我国慢阻肺患者知晓率不足3% 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数量达万,已占全球总患病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是知晓率却不足3%,就诊时大多患者肺功能已经减退30-50%。 为什么该病那么容易被人忽视?原来,由于肺的储备功能比较好,早期症状比较轻,因此慢阻肺早期表现并不明显。患者往往到咳嗽、喘气的时候才来就诊,这时候患者已经处于中重度,治疗难度也相对大了。值得注意的是,慢阻肺并不能彻底治愈,治疗后只能缓解症状,减轻疾病对肺部的进一步破坏,预防急性慢阻肺。 专家指出,慢阻肺高危人群包括吸烟人群(尤其是每天一包,连续吸烟达20年)、40岁以上人群、有慢阻肺家族史、反复咳嗽咳痰,或长期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学物品、厨房烟尘和燃料等人群。如果爬楼梯、做家务、走路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活动能力下降等情况,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 专家建议,无论暂时有无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的症状,对于高危人群来说,都需要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必备条件,也是评估病情轻重的客观指标。 远离慢阻肺,需要这么做 那么,我们如何远离慢阻肺的影响,享受健康生活?医学专家为我们支招: 第一招:戒烟。戒烟是治疗慢阻肺的“首张处方”。因此,尽可能减少接触危险因子,戒烟是远离、控制慢阻肺的有效手段。 第二招:及时就诊,规律用药。慢医院就诊,谨遵医嘱治疗,及时控制病情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第三招:预防感冒。感冒看起来是小事儿,但是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要当心,以免导致慢阻肺病程加重。 第四招:及时注射疫苗,65岁以上或重度慢阻肺患者每年注射流感疫苗,可减少发作。 第五招:呼吸锻炼。可以试试做呼吸操、缩唇呼吸以增强呼吸力量。人过了25岁,每分钟肺功能都在下降。呼吸操及缩唇呼吸可以延缓这类情况的发生,降低减慢、衰退速度。 朱晓莉主任医师提醒,广大使命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xezqgy/12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石灰窑为什么要装除尘装置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