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为了纪念强筋健骨药酒的创始人胥尚鹏老中医,把他的原著《论治咳嗽与慢性支气管炎》原文发表,处方中的草药,是他的习惯叫法,不可以盲目猜测;益元参是多种草药合成,现代药典中无法找到,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特效草药。

前言

世界上自然界动植物中还有很多精华的元素没有被人类发现,当然更没有被利用。

哀莫大于心死,愁莫过于无志;

一个人想投身于火红的社会事业,但当自己什么本领也没有的时候,能干些什么呢?以其跟着别人凑凑热闹到不如先充实自己,踏踏实实地学点本事,具备真知,使自己长出坚硬的翅膀,腾空翱翔,飞越全球;知识智力,想象力是成材之本;志于此又志于彼,无所谓志,直谓之曰无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在任何一个以言代法的社会里,一切财产都有随时被掠夺的危险。而对社会有益的知识和技能,则是唯一可以随身携带可供终身享用的资产,是最安全的财产,是掠夺不去的财产。

论治咳嗽与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真可谓医药理论深似海,祛痰药物满乾坤。精研方术熟识药性,通晓脏腑乘侮互根关系,则方药皆备。方者战之阵也,药者斗之将士也。方与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为用,密不可分。方从法出,法随症立。方以药成。阵与将士组成即为方剂,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在辨症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而成。

吾从医五十余年,结临床实践经验,浅作概述。咳嗽与支气管炎是因疾病失治演化而生成的,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要研究求治愈的疑难病症,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慢性支气管炎的形成,又皆因外感风寒、风热、风燥之邪犯肺,即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亦有因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而导致的内伤咳嗽,久拖不愈,使病者丧失劳作能力,皆因医者不察,病者不注重至贵之已身,至以拖延演变所致,也是因受外邪后不忌嘴,食油腻之食,滞邪在脾胃致咳嗽不愈。因此,凡患外邪者应忌食油腻食物,免滞邪也难愈,就其病因属外感内伤两类。

外感咳嗽分三类:1、风寒袭肺,主症为咳嗽声重,咽氧气急,咳出痰稀薄白色。兼症及舌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重无力,或见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以左寸为甚。病因:风寒袭肺,肺气失宣。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和止咳散。药:麻黄10g,杏仁10g,甘草5g,生姜10g,荆芥12g,陈皮5g,毛前胡12g,紫苑12g,龙齿草12g,益元参日服一次。有陈疾而发病者,小青汤加毛前胡,龙齿草,益元参日服一次。

2、风热犯肺:主症:咳嗽频剧,声重气粗,或咳声嘶哑,咽喉燥痛,咳痰不爽,痰粘稠。兼症及舌脉,鼻流黄涕或咳剧致流鼻血,头痛口喝,或见恶风身热,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以右寸为甚。病因: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治法:桑菊坎。药:桑叶10g,菊花5g,连翘5g,桔梗6g,薄荷3g,大力子10g,杏仁6g,芦根8g,甘草2g,有肋痛者加夏枯草12g,夜咳重者加黄芩10g,流鼻血者加龙齿草酸石榴皮8g。

3、风燥伤肺:主症:连声作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丝。兼症及舌脉:咽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或起病伴鼻塞、头痛、畏寒、身热等表症,舌质红干而少津,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右寸浮洪。病因:风燥伤肺、肺失清润。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桑杏汤、桑叶12g,杏仁10g,沙参12g,浙贝10g,豆豉10g,山枝子12,梨衣15g,大力子12g,大青叶10g,夏枯草12g,龙齿草12g,瓜娄仁15g,银花12g,连翘10g。

内伤咳嗽分四类:

1、湿痰蕴肺:主症: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咳,痰出咳减,痰粘腻或稠厚成块,痰白里夹灰色,每于早上或食后咳重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后症加重。兼症及舌脉、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厚白腻,脉象濡滑。病因: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法夏15g,茯苓12g,橘红15g,炙甘草5g,平炎草15g,苏子15g,莱菔子20g,白芥子10g,礞石15g,益元参日服一次。

2、痰热郁肺: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或黄稠、咳吐不畅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兼症及舌脉,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粘欲饮水。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病因: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方清金化痰汤,黄苓12g、枝子12g,桔梗10g,麦冬12g,桑白皮12g,贝母8g,瓜娄仁15g,橘红10g,茯苓12g,甘草5g,夏桔草12g,海浮石20g。

3、肝火犯肺:主症:上气咳逆阵作,常感痰滞咽喉、咳之难出,量少质粘、痰如絮条。兼证及舌脉,咳时面赤、胸肋胀痛、咳时痛重、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质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病因: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治法:清肺平肝化痰止咳。主方,黄苓泻白散合黛哈散。药:黄苓12g,桑白皮12g,地骨皮10g,生甘草6g,梗米20g,青黛10g,海哈壳15g,风颈草20g,夏桔草12g,白芍14g,枳壳10g,大力子10g。

4、肺阴亏耗,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兼症及舌脉,颧骨红、睡有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病因:肺阴亏,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治法:养阴润肺化痰止咳、轻益肾气。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兔丝子夏枯草、龟板、别甲青藁、地骨皮、百部。药:沙参12g,麦冬14g,玉竹14g,桑叶12g,天花粉10g,甘草6g,生扁豆12g,夏枯草10g,龟板15g,别甲15g,青藁10g,地骨皮10g,百部10g。

不论外感或内伤咳嗽,治疗不当或不根治均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故病者首应注重已身至贵之重器,诚心诚意求医根治。医者则应全心全意、尽仁者之心、持精粹之医技方药施治,医病配合则病必除。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医当详察:高燥寒冷之地与低湿炎热之地,量药遣方应有差别,务灵活园机,不可一乘不变。

原著有专治慢性支气管炎特效中草药一文,已发表在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中西医学,当代杰出人物科技成果交流刊物年世界医学杂志上。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济南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xezqgy/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