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通过国家学科规范化建设PCCM
近日,年度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称PCCM科)规范化建设项目中期总结会召开。会议公布了第十四轮项目认定结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医院PCCM科规范化建设认定,标志着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院PCCM科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团队正在为患者手术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为了规范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学科的建设、人才的培养,推动呼吸学科的发展,提出并制定了“PCCM规范化建设项目”,以提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服务能力,进而切实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现分为两个病区,共计开放床位72张,医护人员35人。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顺利通过国家评审,标志着该科室的建设已步入规范化学科建设行列,为医院医疗业务开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科平台,也为分级诊疗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团队规范化教学查房 医院将以此次评定达标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诊疗流程,推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科能力建设,专科人才培养,使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向标准化、优质化方向发展,提高疑难急危重患者诊疗救治水平,以精湛的医术和一流的服务为师市及周边区域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呼吸科与危重症医学一科简介 医院呼吸科于年9月1日建科,现已发展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性强的临床科室,年6月1日更名为呼吸与危重医学一科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一科下设: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支气管内镜室、肺功能检查室、睡眠呼吸监测室、急救室、普通门诊、专家门诊、戒烟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门诊、支气管哮喘门诊。目前分为四个亚专业组,分别为:慢性气道炎性疾病(COPD,哮喘)及睡眠呼吸障碍组、呼吸危重症及感染组、介入肺脏病组、肺血管病及间质性肺病组。 主要开展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合并(或不合并)心衰、支气管扩张、肺炎、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肺癌、胸腔积液、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肺栓塞肺结节病等疾病的诊治。开展电子支气管镜常规检查以及镜下活检、刷片、止血、灌洗、冷冻、电切、球囊扩张等治疗;开展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技术;X线引导下电子支气管镜肺外周病变肺活检技术(TBLB);多导睡眠监测;肺功能检查;胸腔穿刺置管术,B超或CT引导下肺部结节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术、大咯血肺动脉介入栓塞技术、气管食管瘘封堵技术、内科胸腔镜等技术。 孙付有,第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陕西西安医科大学。学术职务:担任新疆呼吸专业学会委员、新疆兵团呼吸专业学会委员。擅长呼吸系统常见病诊治,呼吸机使用及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镜下治疗。参加及主持兵团及市级科研3项,发表国家及省级论文10余篇。 廖爱华,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事临床工作14年。擅长呼吸系统多发病诊治、急慢性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危重症救治、睡眠监测技术及诊治,熟练掌握无创呼吸机使用操作及支气管镜检查技术。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简介 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于年组建。拥有先进的电子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高级肺功能仪、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有创及无创呼吸机等先进设备。常规开展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肺功能检查、睡眠呼吸疾病检查及治疗、经皮肺小结节穿刺切割活检、内科胸腔镜检查等。 科室常规收治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重症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性疾病、肺心病、肺栓塞、胸膜疾病(气胸、胸腔积液)、急慢性呼吸衰竭、肺间质疾病、肺部肿瘤、咯血以及不明原因发热等疾病。常规开展疾病病原学、病理学检查,呼吸道感染病原确诊达70%,肺及胸膜占位病变病理确诊率达70%以上。熟练应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技术,抢救ARDS、COPD、重症支气管哮喘等各类急慢性呼吸衰竭,积累了较丰富经验。 马艳莉,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在临床一线工作18年。学术职务:兼任兵团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呼吸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尤其在呼吸系统危重症,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急性肺栓塞等救治方面经验丰富。擅长呼吸机操作,熟练应用肺功能及支气管镜等呼吸系统疾病检查技术,在首都医院进修呼吸危重症。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代春玲,副主任医师,在临床一线工作15年。擅长呼吸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尤其在呼吸系统危重症,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急性肺栓塞等救治方面经验丰富。通过学习考核取得兵团职业性尘肺病诊断资质。擅长呼吸机操作,擅长肺功能及睡眠呼吸监测等呼吸系统疾病检查技术。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近10篇。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zqgyby/10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院北院区老年病科开科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