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找不到我们,教您一个好方法,可以置顶“体质调养平台”,这样就可以及时收到我们的实用健康知识信息喽!棒棒哒!

立秋节气介绍

今年的立秋节气是从8月7日-8月22日,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变为阴盛的时期。

这一天也正好处于润中伏中,(润中伏:年8月1日-年8月10日),(三伏天养生可以参阅《三伏天不能不知道的事情——重要的事情,直说一遍!!!》)。这就是所谓的“伏包秋”。

“秋者,揫?也,物于此而揫敛”,立秋是秋季的开始,万物结实成形,收获的季节到来了。“立秋凉风至”通常是北方人才能体会到的幸福,南方往往还是“秋后一伏热死人”,希望今年像俗语说的那样“伏包秋,凉悠悠”,西安今天迎来暴雨,暑热高温顿消,开不开心,惊不惊喜!

人们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因此在秋季调养脾胃相当重要。立秋至秋分这段时间,也是中医说的长夏,长夏与五脏中的脾气相通,脾“喜燥而恶湿”,故长夏期间,养生要以健脾护脾为主,辅以除湿以养脾。

《四气调神大论》中还说道:“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泻,奉藏者少。”

这段话也是在告诉我们秋天的三个月里,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神气收敛,早睡早起,让心静下来,这才是秋天“养收”的道理。

顺应气运,让虚浮的阳气归于体内。饮食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不宜出大汗,早睡早起,收敛心神,以顺应秋气之收敛。

立秋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养生之日,叫“末伏”,今年末伏是年8月11日-年8月20日。

末伏贴,是继中伏贴之后,在农历末伏的第一天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的方法;贴敷时间是年末伏贴时间为年8月11日-年8月20日。

夏季,由于天热,人们很容易忽略顾护培阳补气,而“三伏”是培阳补气,寒湿性、虚寒性体质调养的大好时机,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痛经等。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于未发病而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治疗和调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已贴敷的朋友记得继续贴敷,错过了前几伏贴敷的朋友,抓住伏天的尾巴,赶紧养生哦!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所、国医馆去做三伏贴、三伏灸等调理。

饮食调养

适宜:梨、荷叶、荞麦、玉米、桂圆、鹌鹑蛋、猪血、蘑菇、木瓜、鲫鱼、扁豆等;

孙思邈说:“是月(立秋、处暑)肝心少气,肺脏独旺,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故要注意加强对肝脏、心脏、脾胃的保养。桂圆、鹌鹑蛋、猪血、海带、海蜇、牡蛎等可适当吃些。

增酸减辛:在饮食上,除了注意温度上不吃过凉的食物外,还应该从今天起开始逐渐增加酸味的摄入量,减少辛味的摄入。这是因为立秋开始肺金之气渐盛,而肺金能克肝木,为防止金气过亢而伤肝气,则应该减少辛味的摄入,以酸味来补肝气。

适量食用滋阴清热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以及一些润肠通便的食品,如蜂蜜就是个很好的选择;多喝水也是个简单有效的好办法。而海鲜及深海鱼类可以多吃一些,可以起到滋阴的作用。

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而在南方,立秋有吃西瓜的习惯,俗称“啃秋”,立秋之日往往是一年之中最后一次吃西瓜,“立秋过后不吃瓜”,被称为“啃秋”。

立秋后,尚有夏季的暑气,但天气已由热转凉,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阳消阴长。此时不宜用大鱼大肉“贴秋膘”进补,应把余留在身体内的暑热清除。如吃些梨,能祛除肺胃之火;煮点荷叶粥,解暑热烦渴;荞麦面条,消积除湿热;玉米,健脾除湿等。

此外,“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民间仍有三伏吃烙饼摊鸡蛋的传统习俗,此时如果在饼上加入一些番茄酱、菠萝等酸味食物就更好了,既可养肺气,又可开胃行气,特别适合食欲不振者;可以用作“贴秋膘”之食。

葡萄:

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阴除烦,捣汁加熟蜜浓煎收膏,开水冲服,治疗烦热口渴尤佳。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葡萄制干后,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梨:

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少吃:

猪肉、香瓜、西瓜、葱、姜、蒜、辣椒、花椒、菱角、新姜等;

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还要尽量少食葱、姜、蒜、辣椒、花椒等辛热食物。

牛羊肉和烹饪得比较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这些食物都容易上火。

尽管立秋后天气尚热,但就太阳能量来说,阳气已经开始收敛,阴气已慢慢增加了,这个时候吃太多阴寒食物,容易损伤脾阳,所以应避免进食西瓜、香瓜等寒凉瓜果。

「秋瓜坏肚」

立秋后,不论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忌吃:

动物肺脏,莼菜,韭菜,过硬的面条等。

《金匮要略》曰:“三秋不可食肺。”孙真人曰:“勿食雁,伤人。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乱。”《月令》云:“立秋勿食煮饼及水溲饼(过硬的面条)”。

食疗药膳

白扁豆粥

原料:干扁豆30克,粳米克。

制作方法:

将干扁豆用水浸透煮酥,与粳米同煮成粥;根据个人口感,可以加入冰糖适量。

功效:

白扁豆,甘,微温;归脾、胃经;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消暑化湿,健脾止泻。脾胃虚弱,大便稀薄,暑日肠胃不适的人,均可食用。

温馨提示:以上食材皆属于药食同源。

想要具体了解湿热体质,请参阅文章

中医体质调养——湿热质

荷藕乌骨鸡汤

原料:乌骨鸡半只,鲜藕50g,荷叶15g,冬瓜50g。

制作方法:

1.乌骨鸡洗净切块放入锅中加入水,最好以比乌骨鸡多3~4倍的水炖煮,放入葱段、姜片,大火烧开,中小火炖煮;

2.将鲜藕、荷叶(鲜或干)、冬瓜洗净、切片备用。

3.当鸡肉炖烂时放入藕片、荷叶、冬瓜片,调味即可。

温馨提示:藕、荷叶、冬瓜属于药食同源,脾胃寒湿者慎服。

功效:

乌骨鸡,甘,平;入肺、肝、肾经;补肺肝肾,益气血,养阴,退虚热。

藕,不论生熟,都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生藕性寒,甘凉入胃,可消瘀凉血、清烦热、止呕渴;适用于烦渴、酒醉、咳血、吐血等症;妇女产后忌食生冷,惟独不忌藕,就是因为藕有很好的消瘀作用,故民间有“新采嫩藕胜太医”之说。熟藕,其色由白变紫,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的功效,是一种很好的食补佳品。而用藕加工制成的藕粉,既富营养,又易于消化,有养血止血、调中开胃之功效,实为老幼体虚者理想的营养佳品。荷叶,味苦甘,性平,归心,肝经;清心解暑、散瘀止血、消风祛湿。冬瓜,味甘、性寒,消热、利水、消肿。

四者相配,具有益气血,养阴,退虚热,解湿毒,健脾利湿,清心安神的功效。

运动调养

晨暮运动,常拍胸练呼吸。

“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就是说,人如果长期不活动就会因郁滞而得病。如果你因天热,一个夏天没运动,现在一定就要开始运动了。这个节气早晨和傍晚比较凉快,可以到公园河畔慢跑或散步、爬山,既欣赏了大自然,又流通了气血。

可以时常拍胸练呼吸:坐在椅子上,身体直立,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全身放松,吸气于胸中,同时抬手用掌从两侧胸部由上至下轻拍,呼气时从下向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有利于肺气的肃降。

起居调养

早卧早起,夜间保暖,叩齿吞津。

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大,气温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发的“多事之秋”。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御寒。

立秋时节天气由热慢慢转凉,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人的起居也应相应的调整,尤其是睡眠。“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最好比平时早睡1小时。

当清晨睡醒,闭目叩齿二十一下,咽津,以两手搓热熨眼数多,于秋三月行此,极能明目,也可防秋燥。

另,立秋后,夜晚和早晨的风,比较清凉,可不能像夏日,睡觉不盖东西,尤其是下半夜,容易受凉感冒、胃痛不适、腹泻。睡觉时应在腹部搭条毛巾被,穿睡衣,切勿裸睡又不盖薄被。

适当秋冻

虽然寒湿容易伤人脾胃,但我们只需要多注意饮食即可。而为了帮助秋季阳气的内敛,这时的我们不应该过早的将厚的衣物穿上。适当地轻冻一下,让自己尽量少大汗淋漓,则阳气会更加顺利的完成收敛。但仍应以自身并感觉寒冷为宜。此时,像夏季那样大量的运动就应该逐渐减少了,不应再让自己经常处于出汗状态。

情志调养

相由心生

伤春悲秋,悲秋情节,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也会被天地的情绪影响。随着立秋来临,天地间阳气渐渐收降,人的情绪也容易变得不稳定。素体肺气偏虚之人,有时候情绪就莫名低落起来。

你心底的情绪会左右你的容貌。所以,不妨有意识地培养一些让你快乐的习惯,如给自己拍照、给朋友发祝福邮件、唱歌、穿漂亮的衣服......不仅可以随时帮你调整心情,还能让你的容貌变得更加快乐美丽。

穴位调养

立秋艾灸,培补元气,补肺益气

肺气不足用艾灸调理,以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最大限度地调动机体潜能,以应对环境变化、抵抗疾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大椎穴

位置:

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效:

1、舒缓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霍乱、呕吐、风疹、颈椎病、发热、中暑。

2、治疗面部色斑、粉刺、湿疹、过敏皮肤、黄疸。

3、治疗肩背疼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

关元穴

位置: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本人四指并拢,由肚脐下方测量,小指边即是穴。

功效:

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治疗,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推荐茶饮

立秋之后,为身体打下一个结实的基础,这样冬天才不会受疾病缠身!推荐自主研发的中药茶饮-立秋祛湿茶、立秋双花茶。

立秋祛湿茶

原料:

薏苡仁30g、赤小豆30g、炒芡实30g、陈皮15g,生山楂15g,甜叶菊适量。

做法:

1.先将薏苡仁、赤小豆、炒芡实冷水浸泡2小时;

2.将薏苡仁、赤小豆、炒芡实入电饭煲加水,按煮粥键(用锅的话就煮1小时),同时将陈皮、生山楂加入;

3.根据个人口感,可以加入甜叶菊适量。

功效:

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

炒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养肝排毒;

生山楂,健胃消食,活血化瘀,生津止渴。

该茶饮健脾祛湿、清热利湿、健脾、补肾、调肝,是长夏健脾祛湿,养生补益的有效之剂,对痰湿体质有一定功效。

温馨提示:如有咳喘痰多,可加入适量桂花,化痰止咳;薏苡仁、赤小豆性偏寒,脾胃虚中焦寒湿的人,单纯吃赤小豆薏米水不但祛不了湿,还可能会越喝身子越重。

想要具体了解痰湿体质及调养方法,请参阅文章

中医体质调养——痰湿质

如何给穴位排湿,让身体更健康!

还在用薏米红豆汤祛湿气?你out了!

立秋双花茶

原料:

玫瑰花5g,茉莉花5g,甜叶菊适量。

做法:

沸水冲泡闷盖10分钟即可饮用,有时间的话将材料放入水中,煮沸5分钟,口感、功效更佳。

功效:

玫瑰花,甘、微苦,温;归肝、脾经;行气解郁,调经,和血,止痛;

茉莉花,辛,甘,温;归脾、胃、肝经;理气,开郁,辟秽,和中;

二者相配,具有理气,解郁,排毒养颜、静心的作用,非常适合立秋节气饮用。

温馨提示:甜叶菊,经现代药理研究,具有一定降糖作用,糖尿病人亦可用。

香佩养生

立秋后雨水也日渐增多,蚊虫愈多,特推出自制“中药驱蚊虫香囊”。

具有驱蚊、解暑、醒脑、净化空气等功效;民间素有“带个香袋,不怕虫害”的风俗,为环境天然加香,驱蚊灭菌,可以随身佩戴,也可以悬挂于汽车、卧室、箱包、衣柜、厨房等任何需要的地方。

独门秘方,手工缝制,功效经得起考验!不论是自己用,还是馈赠亲朋客户,都是极好的礼物,满含健康与爱!

详细内容及订购请查阅:

自制中药养生香囊——中医送给您的夏季礼物!

居家必备

立秋后蚊虫增多,宝宝被咬了好多包包,今天教大家一招中医消肿止痒的办法:将本人自制的紫草膏,涂抹于包包表面,即可起到止痒消肿的功效;缓解蚊虫叮咬的包包,帮助烧烫伤口愈合,效果棒棒哒!

需要的朋友,可以在文末留言,前20名免费赠送。

详细内容及订购请查阅:

“升级版紫草膏”——再也不拍蚊虫叮咬!

温馨提示

“冬病夏治”三伏贴进行时,需要了解自己及家人是否适合三伏贴的朋友,欢迎和我联系,可以添加本人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zqgyby/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