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养生一直在您身边,与您一起健康管
担心找不到我们,教您一个好方法,可以置顶“体质调养平台”,这样就可以及时收到我们的实用健康知识信息喽!棒棒哒! 立秋节气介绍今年的立秋节气是从8月7日-8月22日,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变为阴盛的时期。 这一天也正好处于润中伏中,(润中伏:年8月1日-年8月10日),(三伏天养生可以参阅《三伏天不能不知道的事情——重要的事情,直说一遍!!!》)。这就是所谓的“伏包秋”。 “秋者,揫?也,物于此而揫敛”,立秋是秋季的开始,万物结实成形,收获的季节到来了。“立秋凉风至”通常是北方人才能体会到的幸福,南方往往还是“秋后一伏热死人”,希望今年像俗语说的那样“伏包秋,凉悠悠”,西安今天迎来暴雨,暑热高温顿消,开不开心,惊不惊喜! 人们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因此在秋季调养脾胃相当重要。立秋至秋分这段时间,也是中医说的长夏,长夏与五脏中的脾气相通,脾“喜燥而恶湿”,故长夏期间,养生要以健脾护脾为主,辅以除湿以养脾。《四气调神大论》中还说道:“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泻,奉藏者少。” 这段话也是在告诉我们秋天的三个月里,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神气收敛,早睡早起,让心静下来,这才是秋天“养收”的道理。 顺应气运,让虚浮的阳气归于体内。饮食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不宜出大汗,早睡早起,收敛心神,以顺应秋气之收敛。 立秋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养生之日,叫“末伏”,今年末伏是年8月11日-年8月20日。末伏贴,是继中伏贴之后,在农历末伏的第一天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的方法;贴敷时间是年末伏贴时间为年8月11日-年8月20日。 夏季,由于天热,人们很容易忽略顾护培阳补气,而“三伏”是培阳补气,寒湿性、虚寒性体质调养的大好时机,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痛经等。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于未发病而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治疗和调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已贴敷的朋友记得继续贴敷,错过了前几伏贴敷的朋友,抓住伏天的尾巴,赶紧养生哦!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所、国医馆去做三伏贴、三伏灸等调理。 饮食调养适宜:梨、荷叶、荞麦、玉米、桂圆、鹌鹑蛋、猪血、蘑菇、木瓜、鲫鱼、扁豆等; 孙思邈说:“是月(立秋、处暑)肝心少气,肺脏独旺,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故要注意加强对肝脏、心脏、脾胃的保养。桂圆、鹌鹑蛋、猪血、海带、海蜇、牡蛎等可适当吃些。 增酸减辛:在饮食上,除了注意温度上不吃过凉的食物外,还应该从今天起开始逐渐增加酸味的摄入量,减少辛味的摄入。这是因为立秋开始肺金之气渐盛,而肺金能克肝木,为防止金气过亢而伤肝气,则应该减少辛味的摄入,以酸味来补肝气。 适量食用滋阴清热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以及一些润肠通便的食品,如蜂蜜就是个很好的选择;多喝水也是个简单有效的好办法。而海鲜及深海鱼类可以多吃一些,可以起到滋阴的作用。 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而在南方,立秋有吃西瓜的习惯,俗称“啃秋”,立秋之日往往是一年之中最后一次吃西瓜,“立秋过后不吃瓜”,被称为“啃秋”。 立秋后,尚有夏季的暑气,但天气已由热转凉,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阳消阴长。此时不宜用大鱼大肉“贴秋膘”进补,应把余留在身体内的暑热清除。如吃些梨,能祛除肺胃之火;煮点荷叶粥,解暑热烦渴;荞麦面条,消积除湿热;玉米,健脾除湿等。 此外,“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民间仍有三伏吃烙饼摊鸡蛋的传统习俗,此时如果在饼上加入一些番茄酱、菠萝等酸味食物就更好了,既可养肺气,又可开胃行气,特别适合食欲不振者;可以用作“贴秋膘”之食。 葡萄: 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阴除烦,捣汁加熟蜜浓煎收膏,开水冲服,治疗烦热口渴尤佳。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葡萄制干后,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梨: 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少吃: 猪肉、香瓜、西瓜、葱、姜、蒜、辣椒、花椒、菱角、新姜等; 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还要尽量少食葱、姜、蒜、辣椒、花椒等辛热食物。 牛羊肉和烹饪得比较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这些食物都容易上火。 尽管立秋后天气尚热,但就太阳能量来说,阳气已经开始收敛,阴气已慢慢增加了,这个时候吃太多阴寒食物,容易损伤脾阳,所以应避免进食西瓜、香瓜等寒凉瓜果。 「秋瓜坏肚」 立秋后,不论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忌吃: 动物肺脏,莼菜,韭菜,过硬的面条等。 《金匮要略》曰:“三秋不可食肺。”孙真人曰:“勿食雁,伤人。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乱。”《月令》云:“立秋勿食煮饼及水溲饼(过硬的面条)”。 食疗药膳白扁豆粥 原料:干扁豆30克,粳米克。 制作方法: 将干扁豆用水浸透煮酥,与粳米同煮成粥;根据个人口感,可以加入冰糖适量。 功效: 白扁豆,甘,微温;归脾、胃经;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消暑化湿,健脾止泻。脾胃虚弱,大便稀薄,暑日肠胃不适的人,均可食用。 温馨提示:以上食材皆属于药食同源。 想要具体了解湿热体质,请参阅文章 中医体质调养——湿热质 荷藕乌骨鸡汤 原料:乌骨鸡半只,鲜藕50g,荷叶15g,冬瓜50g。 制作方法: 1.乌骨鸡洗净切块放入锅中加入水,最好以比乌骨鸡多3~4倍的水炖煮,放入葱段、姜片,大火烧开,中小火炖煮; 2.将鲜藕、荷叶(鲜或干)、冬瓜洗净、切片备用。 3.当鸡肉炖烂时放入藕片、荷叶、冬瓜片,调味即可。 温馨提示:藕、荷叶、冬瓜属于药食同源,脾胃寒湿者慎服。 功效: 乌骨鸡,甘,平;入肺、肝、肾经;补肺肝肾,益气血,养阴,退虚热。 藕,不论生熟,都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生藕性寒,甘凉入胃,可消瘀凉血、清烦热、止呕渴;适用于烦渴、酒醉、咳血、吐血等症;妇女产后忌食生冷,惟独不忌藕,就是因为藕有很好的消瘀作用,故民间有“新采嫩藕胜太医”之说。熟藕,其色由白变紫,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的功效,是一种很好的食补佳品。而用藕加工制成的藕粉,既富营养,又易于消化,有养血止血、调中开胃之功效,实为老幼体虚者理想的营养佳品。荷叶,味苦甘,性平,归心,肝经;清心解暑、散瘀止血、消风祛湿。冬瓜,味甘、性寒,消热、利水、消肿。四者相配,具有益气血,养阴,退虚热,解湿毒,健脾利湿,清心安神的功效。 运动调养晨暮运动,常拍胸练呼吸。 “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就是说,人如果长期不活动就会因郁滞而得病。如果你因天热,一个夏天没运动,现在一定就要开始运动了。这个节气早晨和傍晚比较凉快,可以到公园河畔慢跑或散步、爬山,既欣赏了大自然,又流通了气血。 可以时常拍胸练呼吸:坐在椅子上,身体直立,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全身放松,吸气于胸中,同时抬手用掌从两侧胸部由上至下轻拍,呼气时从下向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有利于肺气的肃降。 起居调养早卧早起,夜间保暖,叩齿吞津。 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大,气温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发的“多事之秋”。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御寒。 立秋时节天气由热慢慢转凉,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人的起居也应相应的调整,尤其是睡眠。“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最好比平时早睡1小时。 当清晨睡醒,闭目叩齿二十一下,咽津,以两手搓热熨眼数多,于秋三月行此,极能明目,也可防秋燥。 另,立秋后,夜晚和早晨的风,比较清凉,可不能像夏日,睡觉不盖东西,尤其是下半夜,容易受凉感冒、胃痛不适、腹泻。睡觉时应在腹部搭条毛巾被,穿睡衣,切勿裸睡又不盖薄被。 适当秋冻 虽然寒湿容易伤人脾胃,但我们只需要多注意饮食即可。而为了帮助秋季阳气的内敛,这时的我们不应该过早的将厚的衣物穿上。适当地轻冻一下,让自己尽量少大汗淋漓,则阳气会更加顺利的完成收敛。但仍应以自身并感觉寒冷为宜。此时,像夏季那样大量的运动就应该逐渐减少了,不应再让自己经常处于出汗状态。 情志调养相由心生 伤春悲秋,悲秋情节,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也会被天地的情绪影响。随着立秋来临,天地间阳气渐渐收降,人的情绪也容易变得不稳定。素体肺气偏虚之人,有时候情绪就莫名低落起来。 你心底的情绪会左右你的容貌。所以,不妨有意识地培养一些让你快乐的习惯,如给自己拍照、给朋友发祝福邮件、唱歌、穿漂亮的衣服......不仅可以随时帮你调整心情,还能让你的容貌变得更加快乐美丽。 穴位调养立秋艾灸,培补元气,补肺益气 肺气不足用艾灸调理,以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最大限度地调动机体潜能,以应对环境变化、抵抗疾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大椎穴 位置: 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效: 1、舒缓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霍乱、呕吐、风疹、颈椎病、发热、中暑。 2、治疗面部色斑、粉刺、湿疹、过敏皮肤、黄疸。 3、治疗肩背疼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 关元穴 位置: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本人四指并拢,由肚脐下方测量,小指边即是穴。 功效: 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治疗,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推荐茶饮立秋之后,为身体打下一个结实的基础,这样冬天才不会受疾病缠身!推荐自主研发的中药茶饮-立秋祛湿茶、立秋双花茶。 立秋祛湿茶 原料: 薏苡仁30g、赤小豆30g、炒芡实30g、陈皮15g,生山楂15g,甜叶菊适量。 做法: 1.先将薏苡仁、赤小豆、炒芡实冷水浸泡2小时; 2.将薏苡仁、赤小豆、炒芡实入电饭煲加水,按煮粥键(用锅的话就煮1小时),同时将陈皮、生山楂加入; 3.根据个人口感,可以加入甜叶菊适量。 功效: 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 炒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养肝排毒; 生山楂,健胃消食,活血化瘀,生津止渴。 该茶饮健脾祛湿、清热利湿、健脾、补肾、调肝,是长夏健脾祛湿,养生补益的有效之剂,对痰湿体质有一定功效。 温馨提示:如有咳喘痰多,可加入适量桂花,化痰止咳;薏苡仁、赤小豆性偏寒,脾胃虚中焦寒湿的人,单纯吃赤小豆薏米水不但祛不了湿,还可能会越喝身子越重。 想要具体了解痰湿体质及调养方法,请参阅文章 中医体质调养——痰湿质 如何给穴位排湿,让身体更健康! 还在用薏米红豆汤祛湿气?你out了! 立秋双花茶 原料: 玫瑰花5g,茉莉花5g,甜叶菊适量。 做法: 沸水冲泡闷盖10分钟即可饮用,有时间的话将材料放入水中,煮沸5分钟,口感、功效更佳。 功效: 玫瑰花,甘、微苦,温;归肝、脾经;行气解郁,调经,和血,止痛; 茉莉花,辛,甘,温;归脾、胃、肝经;理气,开郁,辟秽,和中; 二者相配,具有理气,解郁,排毒养颜、静心的作用,非常适合立秋节气饮用。 温馨提示:甜叶菊,经现代药理研究,具有一定降糖作用,糖尿病人亦可用。 香佩养生立秋后雨水也日渐增多,蚊虫愈多,特推出自制“中药驱蚊虫香囊”。 具有驱蚊、解暑、醒脑、净化空气等功效;民间素有“带个香袋,不怕虫害”的风俗,为环境天然加香,驱蚊灭菌,可以随身佩戴,也可以悬挂于汽车、卧室、箱包、衣柜、厨房等任何需要的地方。 独门秘方,手工缝制,功效经得起考验!不论是自己用,还是馈赠亲朋客户,都是极好的礼物,满含健康与爱! 详细内容及订购请查阅: 自制中药养生香囊——中医送给您的夏季礼物! 居家必备立秋后蚊虫增多,宝宝被咬了好多包包,今天教大家一招中医消肿止痒的办法:将本人自制的紫草膏,涂抹于包包表面,即可起到止痒消肿的功效;缓解蚊虫叮咬的包包,帮助烧烫伤口愈合,效果棒棒哒! 需要的朋友,可以在文末留言,前20名免费赠送。 详细内容及订购请查阅: “升级版紫草膏”——再也不拍蚊虫叮咬! 温馨提示“冬病夏治”三伏贴进行时,需要了解自己及家人是否适合三伏贴的朋友,欢迎和我联系,可以添加本人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zqgyby/3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气管支气管肺部疾病的CTMRI影像诊
- 下一篇文章: 得了慢性支气管炎,牢记这3点,炎症会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