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秋风秋雨渐多,天气由热转凉。由于昼夜之间温差增大,也是人们发病较多的时节。常见的有支气管炎、哮喘病复发,肠胃疾患增多、“热伤风”等。因此,在秋季应注意保健,做到防病于未然。让本馆中医专家介绍一下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长期反复咳嗽、咳痰或伴喘息为主要特征。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疾病进一步发展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环境污染、吸烟、感染、寒冷气候等均可引发本病。本病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患者中以中老年人居多,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本病患病率高达15%甚至更高。慢性支气管类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等范畴。

辩治方药

从本病的发生、证候来分析,其病机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标实者,主要是痰湿阻肺,宣降失调所致;本虚者,主要是脾、肾亏虚,水饮不化而致,即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因此,宣肺化痰、健脾益肾等治法为辨证论治慢性支气管炎所常用。中医专家陈长江主任医师在临床上辨治本病多分如下三型:

症见咳喘以晨起为甚,痰涎壅盛,咽喉不利,舌淡、苔白或淡黄而腻,脉弦滑。治宜宣肺降气,化痰止咳,予三拗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味。基本方药:麻黄6~10g,苦杏仁、炒苏子、炒白芥子、炒莱菔子、紫菀各12g,桔梗、炙甘草各6g。临证加减:热象明显、咳吐黄痰者去白芥子,选加生石膏、黄芩、蒲公英、鱼腥草等;喘息剧者,去桔梗,选加桑白皮、白果、地龙、白僵蚕;胸痛明显者,选加瓜蒌皮、葶苈子;见有舌干、苔少等气阴亏虚证者,去白芥子、莱菔子等,加麦冬、太子参、五味子等。此型患者,若见咳吐痰涎清稀、畏寒肢冷者,则可选用小青龙汤加减。症见咳嗽日久,痰多清稀,背冷肢凉,纳差乏力,舌质淡、苔白滑,脉弦滑或濡细。治宜健脾益气,温化痰饮,予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基本方药:茯苓30g,白术、厚朴各12g,桂枝、法半夏、陈皮、苦杏仁、党参各10g,炙甘草6g。临证加减:咳吐痰涎清稀、畏寒背冷明显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体虚喜汗、易感冒者,选加黄芪、防风、白芍等。症见咳逆痰多,夜间尤甚,痰带咸味,腰酸畏寒,舌质淡紫、苔白滑或厚,脉弦滑、尺大或尺微。治宜滋肾温阳,化痰止咳,予金水六君煎加味。基本方药:熟地黄15~25g,当归、紫菀各12g,茯苓15g,法半夏、陈皮、生姜各10g,五味子、炙甘草各6g。临证加减:咳喘甚者,加麻黄、苦杏仁、炒苏子;痰质干黄,不易咳出者,去五味子、生姜,选加川贝母、瓜蒌皮、海浮石等;肾阳亏虚者,加淫羊藿、露蜂房;肾阳虚证明显者,可予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

秋季,是慢性支气管炎高发期,其中有旧疾复发者,也有因着凉的新患者。此类病少则一二周,多则经月不愈。有旧疾者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最好阶段性戒烟,以防复发。正常人也应适当增减衣服,以防受凉而致病。

秋季,冷暖更迭,早晚温差较大,这时哮喘病最易复发。该病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有此病史的人对湿度、气候变化比较敏感,且适应能力较弱,所以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秋季又是草枯叶落时节,空气中过敏物质增加。因此,有哮喘病史的人要尽量减少与致敏因素接触,如果有已知过敏原的,应注意避免接触,防止发作。

我的症状与上述症状类似,能过来咨询看看吗?当然可以,地址昌硕街道浦源大道、号安吉长江中医馆,周一至周六上午专家坐诊!预约小编:刘璐                文章已于修改







































白癜风的饮食影响
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zqgysl/4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