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之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溶血性贫血概述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 http://www.bdfyy999.com/guanyuzhongke/zhongkejianjie/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定义: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一种可能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二、病因: 1.病毒感染:特别是肝炎病毒和微小病毒B19。 2.化学因素:特别是氯霉素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化疗药物。其中抗肿瘤药物和苯的剂量与骨髓的抑制程度有关,而氯霉素和磺胺类的剂量与AA无关。 3.长期接触X射线,镭及放射性核素导致DNA复制受影响。 三、发病机制: 1.造血干细胞缺陷:AA患者骨髓内CD34+细胞明显减少,且减少程度与病情相关。AA患者造血干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明显下降,体外对造血生长因子的反应能力下降。 2.造血微环境异常:AA患者骨髓活检除发现造血细胞减少外,还有骨髓脂肪化。 3.免疫异常:AA患者CD4+,CD8+,CD25+,γδTCR细胞比例增加,Th1/Th2比例增加。 四、临床表现: 1.贫血。 2.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要表现。 3.出血: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下出血。 五、辅助检查: 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Ret)百分数小于0.,且绝对值多<15×10的9次方/L。 2.骨髓象: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粒系,红系,巨核系明显减少且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和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增高,骨髓小粒空虚。骨髓活检显示全切片增生减低,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和(或)非造血细胞增多,无异常细胞。 六、诊断与分型: 1.AA诊断标准: ①全血细胞减少,Ret百分数<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②一般无肝,脾肿大。 ③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 ④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2.AA分型诊断标准: 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SAA-Ⅰ):又称AAA。血象需满足以下3项中的2项:Ret绝对值<15×10的9次方/L;中粒<0.5×10的9次方/L;PLT<20×10的9次方/L。 ②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在SAA的基础上中粒<0.2×10的9次方/L。 ③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又称CAA。诊断标准未达到SAA-Ⅰ的AA。 ④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Ⅱ(SAA-Ⅱ):NSAA恶化到SAA-Ⅰ的诊断标准。 七、治疗: 1.保护措施:预防感染,避免出血,杜绝危险因素,酌情运用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2.对症治疗:纠正贫血,控制出血,控制感染,护肝,祛铁。 3.免疫抑制治疗: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适用于SAA。环孢素适用于全部AA。 4.促造血治疗:雄激素,造血生长因素(EPO,CM-GSF,G-CSF)适用于全部AA。 5.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40岁以下,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有合适供体的SAA患者。 溶血性贫血概述 一、定义: 1.溶血: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 2.溶血状态:溶血发生而骨髓能够代偿时,无贫血。 3.溶血性贫血(HA):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引起的贫血。 二、临床分类: 1.红细胞膜异常: ①遗传性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棘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②获得性血细胞膜糖磷脂酰肌醇(GPI)锚链膜蛋白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2.遗传性红细胞酶缺陷: ①磷酸戊糖途径酶缺陷:G-6-PD缺乏症(蚕豆病)。 ②无氧糖酵解途径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③核苷代谢酶系,氧化还原酶系缺陷。 3.遗传性珠蛋白生成障碍: ①珠蛋白肽链结构异常:Hb病。 ②珠蛋白肽链数量异常:地贫。 4.免疫性HA: ①自身免疫性HA:温抗体或冷抗体型HA;原发性或继发性(SLE,病毒,药物)HA。 ②同种免疫性HA:血型不合输血,新生儿HA。 5.血管性HA: ①微血管病性HA: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症综合征,DIC,败血症。 ②瓣膜病:钙化性主狭,人工心脏瓣膜,血管炎等。 ③血管壁受到反复挤压: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6.生物因素:蛇毒,疟疾,黑热病等。 7.理化因素:大面积烧伤,血浆渗透压改变,苯肼,亚硝酸盐等中毒。 三、血管内溶血与血管外溶血的鉴别: 1.血管内溶血: ①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被破坏。 ②有Hb血症和Hb尿。 ③Rous试验阳性,游离胆红素不高,黄疸程度轻。 ④常发生于血型不合输血,冷抗体型自免HA。 ⑤起病急骤。 2.血管外溶血: ①红细胞被脾,肝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消化。 ②无Hb血症,无Hb尿。 ③Rous试验阴性,游离胆红素增加,黄疸程度重。 ④常发生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贫,温抗体型自免HA。 ⑤起病缓慢。 四、临床表现: 1.急性HA:多为血管内溶血。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血红蛋白尿,黄疸。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急性肾损伤。 2.慢性HA:多为血管外溶血。表现为脾大,贫血,黄疸。 五、辅助检查: 1.血管内溶血:Hb血症(游离Hb升高,结合珠蛋白下降),Hb尿(尿隐血阳性,尿蛋白阳性,尿红细胞阴性)。 2.血管外溶血: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上升,粪胆原上升,尿胆原上升。 3.血象:Ret比例增加,可达0.05-0.20。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严重贫血可见幼稚粒细胞,部分红细胞可见有核碎片(Howell-Jolly小体和Cabot环)。 4.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红系比例明显增高,以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为主,甚至可出现粒红比例倒置。 5.特殊检查:Ham试验(酸溶血试验)阳性见于PNH;Coombs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见于温抗体型自免HA;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阳性见于蚕豆病;红细胞脆性试验阳性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6.溶血诊断的金标准为红细胞寿命测定(15Cr标记),但是临床少用。 END 糖霜Frost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zqgysl/8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看中性粒细胞,知ldquo再障rd
- 下一篇文章: 泰山医学院历年复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