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您了解多少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宗旨是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英文简称"COPD",就是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咳痰以及气短,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总称。慢阻肺具有进行性、不可逆特征。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和喘息,久而久之将演变成肺心病,最后可能累及全身各系统。慢阻肺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征集了各国专家的意见,制订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倡议。其宗旨是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并把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 今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改善慢阻肺生活,无论何人与何地”,旨在呼吁大家共同行动起来,预防慢阻肺。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1亿,40岁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达13.7%。慢阻肺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我国居民的第三位主要死因。但目前的情况是,超九成患者对患病却并不知情,公众的防控意识亟待提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最常见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发展而来。慢阻肺患者常常存在慢性咳嗽、咳痰以及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后期可发展影响到全身各系统。患者早期的症状不是很严重,他认为可以扛得过来,结果就扛了,扛了以后就慢慢错过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时机,所以等到病人再醒悟过来的时候,实际上那时候肺功能已经受到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数据显示,在我国40岁以上成人慢阻肺发病率已高达13.7%。然而,逾九成患者对患病毫不知情,病人往往不去就医,因此失去了早期发现的机会。这个可能跟我们国家很多人对于呼吸道的症状不是很重视有关。有很多的烟民,如果出现了一些咳嗽咳痰,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并没有在乎自己实际上已经得了慢阻肺。 那么,慢阻肺该如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呢?医务人员建议,高危人群以及有明显的相关症状的患者应该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40岁及以上人群伴有慢阻肺主要症状、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接触史、生物燃料烟雾接触史、慢阻肺家族史等情况,应警惕慢阻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 如果反复出现咳嗽或者咳痰,甚至出现气促,一般超过两年,每年超过三个月,冬春季节发病更多的特点,诊断慢医院的呼吸专科,诊断慢阻肺除了结合到症状、体征、病史之外,还有一个指标,就是肺功能检测,就是平常我们民间所理解的肺活量检测。让病人深吸一口气,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量把这气吹出来,然后再根据病人吹气的速度和力量来判断病人有没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达到一定的指标,我们就可以诊断慢阻肺。 如何防控慢阻肺? 医务人员强调,吸烟是导致慢阻肺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减缓肺功能下降和病情发展的速度。研究发现,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早,慢阻肺患病风险就越高。每日吸烟40支以上者,慢阻肺患病率达75.3%。医务人员强调,慢阻肺患者需要做好长期自我管理,可在医生指导下戒烟、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合理膳食、适量的康复训练等,这些措施均可有效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来源:百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jxzqgy/10457.html
- 上一篇文章: 慢性疾病不可忽视,慢阻肺已列入死亡四大致
- 下一篇文章: 文末福利医生提示检查出肺结节5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