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气管炎的治疗重在顾及脾肾阳气
中医书友会第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本文介绍云南已故名老中医吕重安老先生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经验。吕老认为本病多发于老年体弱之人,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因此虚寒证或虚中挟实者多,而单纯实热证者少;脾虚生痰、肾不纳气者多,而单纯“肺气膹郁”者少。因此治疗的重点在于顾及“脾肾”阳气。(编辑/闫奇峰) 慢性气管炎治疗经验 作者/罗铨李玉华李慕贤吕梓令 慢性气管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其症状特点大都具有“咳、痰、喘”三个特征。以咳嗽而论,吕老本内经之旨,认为咳嗽内经虽指出咳“此皆……关于肺”(《素问·咳论》),说明治疗咳喘不仅要注意到“肺”的局部症状,更要重视全身五脏六腑的影响。 慢性气管炎多见于老年体弱之人,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因此虚寒证或虚中挟实者多,而单纯实热证者少;脾虚生痰、肾不纳气者多,而单纯“肺气膹郁”者少。因此吕老治疗慢性气管炎重在顾及“脾肾”阳气。 咳:为肺失宣肃的表现,宜宣散肺气。如有新感外邪,应辛散为主,切忌补益,用药不可过于苦寒,以免郁闭肺气,如桑皮、牛子、芩连、鸡苦胆等。吕老认为都不可用之过早,虑其阻遏肺气,苦寒败胃。 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阳不振,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而化为痰浊,上阻于肺而成咳喘,所以治疗当按金匮所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温运脾阳,以去生痰之源。 喘:喘分虚实。《素问·大奇论》:“肺之壅,喘而两胠满”,此言外邪壅肺之暴喘,病属上焦;《素问·脏气法时论》:“肾病者,腹大胫肿,咳喘身重,寝汗出,憎风”此言肾不纳气,肾气上逆之虚喘,病属下焦。慢性气管炎之喘以下元虚损为主,亦有兼外邪袭肺,虚中挟实者,治疗应温肾降气,摄纳肾气为主。 基于以上认识,吕老常用四逆汤(附片、干姜、甘草),姜桂苓半汤(生姜、桂枝、法夏、茯苓),二陈汤(陈皮、法夏、茯苓、甘草)加减化裁,宣肺加麻黄、细辛;降气加苏子、杏仁、白果、沉香;温中加吴萸、砂仁;祛痰加白芥子、莱菔子;利湿加泽泻、木通、通草等,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例一: 李张氏女65岁住院号—1 入院日期59年12月13日;出院:60年1月31日;中医治疗摘要: 12月14日:久患咳喘多年,近周加剧,咳喘不能平卧,吐黄稠痰,呼吸困难,心悸、烦躁,厌食作呕,脉濡数,重取无神,舌苔白润,西医诊为慢性气管炎、肺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诊属下虚上盛,虚阳欲脱,病危可虑,拟温阳化痰,佐以收涩。 附片一两生姜五钱法夏四钱陈皮一钱冲五味子一钱 12月16日:脉沉弱而数,苔白腻,气喘心悸咳减。仍咳嗽,气短,畏寒,烦躁自汗,大便泻,仍拟原方加减。 附片一两干姜三钱炙甘草二钱法夏三钱砂仁二钱茯苓四钱肉桂一钱 元月13日:近服上方加减,咳喘已少,仍气短、肢冷,心烦出汗,少眠,脉沉小,舌白润,病已好转,可出院休养。 附片一两五钱川姜六钱法夏三钱桂心二钱白术四钱甘草一钱 按:本例患者为咳喘重症,脾虚生痰,肾不纳气,形成下虚上盛,虚阳欲脱之危重局面,治疗始终顾及脾肾阳气,用大剂姜附回阳救逆,挽回危局。 例二:王xx38岁小绿水河13号 初诊:59年2月27日:久患咳喘,面脚浮肿,经用温阳利水、燥湿化痰之剂,病已好转,近日外感风寒,咳喘复作,畏寒发热无汗,头身肢痛,神差嗜眠,面浮不渴,脉沉细,苔白润,症属心肾阳虚,寒陷少阴,颇重,拟温经散寒。 附片一两麻绒一钱细辛七分桂尖四钱茯苓四钱法夏三钱生姜四钱甘草一钱 二诊:2月28日,苔白润,脉沉细,寒热减,头身肢痛亦减,仍咳嗽喉痛,神差嗜眠,食少面浮,是寒陷少阴未解。 原方加桔梗两钱 三诊:3月1日,苔白润,脉沉细,寒热已止,尚咳,面浮,食少,嗜眠,是肾气虚,寒湿滞。 附片一两炮姜三钱甘草二钱桂枝三钱法夏三钱茯苓三钱陈皮三钱 四诊:(略) 五诊:3月15日:脉小濡,苔白润,咳止,仍头昏、腹胀、面脚浮肿,尿短,拟温阳利湿。 附片二两干姜八钱茯苓八钱砂仁二钱桂尖五钱公丁四钱通草二钱 以后用此方加减数剂,诸症逐渐好转消失。 按:阳虚之体,久患咳喘,又新感风寒,寒陷少阴,初用麻辛附子汤合姜桂苓半汤温经散寒,透邪外出;次用四逆合姜桂苓半温散壅滞之痰湿;最后丁砂四逆加味温阳利湿,振奋脾肾阳气。用药始终顾及“脾肾”,而根据病情发展灵活加减。训导后学,颇有裨益。 推荐阅读 程门雪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经验 老慢支的苦日子来了,龚志贤老有一个橙子膏可以吃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云南医药》,(1),作者/罗铨李玉华李慕贤吕梓令。编辑/闫奇峰,校对/炳程,阿珓。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tg linglan.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西安白癜风专科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jxzqgy/3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支气管炎症状及艾灸穴位方法
- 下一篇文章: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特点病因和治疗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