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是什么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依据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念,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秉承“治未病”的中医理念,利用三伏天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以经络腧穴理论及中医时间治疗学为基础,即在“三伏”天里每“伏”中的一天(最好是第一天),将配制好的中药研磨成粉末,用新鲜姜汁调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经几个小时取下,可以“补气助阳、扶正祛邪”,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达到“冬病夏防”、“夏病夏治”的目的。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天灸疗法。

“冬病夏治”贴敷时间表

伏前(第一次)

年6月2日--7月5日

初伏(第二次)

年7月6日--7月25日

中伏(第三次)

年7月26日--8月4日

末伏(第四次)

年8月5日--8月24日

加强伏(第五次)

年8月25日--9月02日

三伏贴敷贴方法

三伏贴敷疗法3~5年为一个疗程。每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中伏和末伏。一般每伏0天贴敷次,儿童每次贴2~4小时,成人每次贴4-6小时。但根据个体差异、患者的病情,医生会对贴敷时间、次数做适当调整预贴、加强贴。

三伏贴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慢性咽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功能性胃肠病、顽固性便秘、慢性腹泻、功能性腹痛等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弱)性病症。3.妇产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产后头痛、怕风怕冷、冬天手脚冰冷、月子病、更年期综合征等。4.儿科疾病:平素体虚所致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长期咳嗽、遗尿、厌食等(虚寒性)。5.骨关节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劳损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老寒腿等。6.亚健康: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常年易感冒者、身体及四肢怕冷。

三伏贴的禁忌人群

2岁以下的小孩,孕妇,对药物过敏者,皮肤病患者,糖尿病,严重高血压,传染病,疾病发作期的患者。

咨询方式

-医院中医康复科(6号楼5楼)

注意事项

.在中医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敷贴,建议阴虚体质、湿热体质暂不敷贴。

2.敷贴前需清洁皮肤,严重心脏疾患、瘢痕体质、严重皮肤病、过敏体质、发热、吐血者、孕妇勿用;糖尿病慎用。

3.贴敷当天避免吹电风扇、空调,禁止洗澡。

4.如局部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可以用手掌轻轻拍打患处,防止抓拍后感染;贴敷2-8小时后,局部如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现象。

5.如果疼痛难忍,皮肤有水泡,涂烫伤膏或紫药水;如果水泡超过0.5cm,医院,让医生处理。

6.贴敷24小时内注意休息,避免出汗。

7.贴敷后个月内忌烟、酒,禁食生冷腥味及辛辣食物。

8.须连续贴敷3-5年为一个疗程,冬至前后加强3—4次,以加强疗效;连续贴敷二到三个疗程,可起到明显增强体质、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效果。

编辑:罗凌烟

校对:张彬

主审:罗德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xezqgy/1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