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月,此谓闭藏,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季是最适合养生调息的了,尤其是冬季疾病易发的中老年人,应该如何注意保养呢。12月3日上午,医院中医科刘道新大夫来到嵩岳社区,为辖区的中老年朋友进行健康知识讲座,从以下几点告诉中老年人朋友冬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健康知识讲座

一、避风寒

风寒邪气的危害

1.引起感冒

怕冷,怕风,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身体关节疼痛,疲劳乏力,不想活动,食欲下降。

2.引发或加重咳嗽

受凉感冒可出现咳嗽,治疗不当可导致咳嗽持续很长时间;中医认为“形寒寒饮伤肺”。平素容易咳嗽的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受凉遇冷或饮食生冷,吃水果,很容易诱发咳嗽。

3.引发或加重疼痛类疾病发作、加重。

中医认为“寒主痛”,感受寒邪容易导致疼痛类疾病发作。头痛、胃痛、痛经、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类疾病,也具有遇寒加重、复发的特点。

4.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认为“寒主收引”,寒凉可导致血管收缩,心脏血管收缩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梗。血管收引,可导致血压升高,诱发脑血管意外。

二、慎起居

1.冬季宜早睡晚起,避免熬夜

因为冬季早晚天气寒冷,早睡晚起可以避免受寒,都是保护人体阳气角度而言,睡眠能使阳气内藏,所以要尽量避免熬夜。

2.避免过早起床锻炼

冬季清早天气寒冷,气温低,过早起床锻炼容易受寒,锻炼时若汗出遇冷,若不能及时添加衣服,很容易感冒或诱发其他疾病。

3.穿衣

①防寒保暖,温暖适宜为原则;

②外出一定要要穿厚保暖,避免受凉;

③老年人要注意前胸后背的保护,避免心脏受寒,同时注意耳、鼻、手、脚等远离心脏部位的保暖;

④“寒从脚下起”,有老寒腿的患者,要注意腿部保暖。

4.少洗澡

冬季洗澡,水温过低,容易感冒。水温过高,由于热气内迫,可导致汗出,容易受寒生病。洗完澡若不能及时穿衣,也容易受凉感冒。冬季频繁洗澡不符合阳气内藏的养生之道,冬季一周洗一次澡即可。

三、合理饮食

1.冬季宜进补

养生应该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进行。秋冬季节,阳退阴生,天气由凉转寒,生机萧索,万物趋于潜藏状态。所以冬季养生,以“藏”为主,此时适合进补。

2.根据情况进补

①偏热的人,多见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宜食萝卜、白菜、豆腐、冬瓜、鸭肉、猪肉、甲鱼等;

避免吃温热类食物如羊肉、人参、花椒、肉桂、辣椒等容易上火的食材。

②偏寒的人,多见畏寒喜暖,手脚冰凉,大便稀溏,舌淡白。宜吃牛羊肉、鹅肉、鸡肉、枸杞、红枣、核桃等,也可以喝汤,如当归生姜羊肉汤。

避免吃寒凉食物如鸭肉、莲藕、瓜果、饮料;

③一般体质宜食瘦肉、禽类、蛋、鱼、豆类等食物。

3.喝粥

冬季养生宜喝粥,以增加热量和营养,老年人脾胃虚弱,早餐宜食粥,以八宝粥、小米粥最为适合。

另外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做粥材料。如:

睡眠不好,可选择安神养心的桂圆莲子粥;

脾胃虚弱的人可选择山药小米粥;

肾虚腰痛可选择核桃黑豆粥;

湿气重、痰多的人可选择茯苓、萝卜粥;

阴虚的可选择银耳粥;

肝火旺可选择菊花粥。

四、适当锻炼

冬季天气寒冷,容易让人心情低落,感到压抑。振奋精神最好方法是运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5些体育活动,如慢跑,跳舞,打球,打太极拳、八段锦等强度适宜的运动。

锻炼要动静结合,以微微汗出为宜,不可大汗淋漓,以汗多耗气,容易受凉,有违“冬主闭藏”之道。

刘道新

中医硕士研究生,医院中医科大夫。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跟随中医三附院臧云彩专家学习多年。临床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善治感冒发烧,咳嗽,胸闷,急慢性咽炎,冠心病;脾胃疾病,脂肪肝,肝肾功能异常;颈肩腰腿疼痛,口腔溃疡,失眠,头痛,眩晕,乏力,水肿,面部红斑,荨麻疹,带状疱疹,脚气,小儿食积、腹泻;女性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等疑难杂症。

医养结合发展部:王喜慧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

樊星/统筹黄敏/编辑排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zqgyby/10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