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

“烈日三伏下,冬病夏至忙”

又到了一年治病的好时节了

什么是三伏灸

“三伏天灸”俗称“三伏贴”,是祖国医学“冬病夏治”的特色疗法之一。所谓“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好发的病,在夏天进行治疗,使病人虚阳恢复正常,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

作用原理

利用夏季“三伏天”时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选用具有辛温发散、温通阳气作用的中药,依病情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药物贴敷,以振阳气、调和血气、疏通经络、温散寒湿,从而达到鼓舞正气增强免疫力,抑制机体过敏状态,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发作的治疗目的。

医院

高品质三伏天灸呵护您

敷贴时间

第一次治疗:7月16日---7月25日(初伏)

第二次治疗:7月26日----8月4日(中伏)

第三次治疗:8月5日----8月14日(闰中伏加强)

第四次治疗:8月15日----8月24日(末伏)

三伏贴敷疗法3~5年为一个疗程。每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中伏和末伏。儿童每次贴1~2小时,成人每次贴4小时。但根据个体差异、患者的病情,医生会对贴敷时间、次数做适当调整。

三伏天灸适用于哪些疾病01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02

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网球肘、及其他一些疼痛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

03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04

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05

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生长发育迟缓、遗尿等。

06

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07

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08

亚健康状态: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免疫功能低下等。

三伏天注意事项

01

药物穴位帖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时间:儿童1---2小时,成人2---4小时,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严重反应者及时就医。

02

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03

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04

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因为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05

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血两虚。

药物穴位帖敷禁忌证

01

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请先咨询了解。

02

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

03

一岁以下的小孩、孕妇、肺结核活动期患者、感冒发烧者、患有感染性疾病等。

敷贴时间:儿童1——2小时、成人2——4小时为宜。

温馨提示01

儿童敷贴时间控制在0.5-1小时内。

02

成人贴2-4小时,药饼贴好后不宜剧烈运动,以免药物脱落。

03

贴药当日要忌口,慎食辛燥、寒凉、大量肥甘滋腻、海鲜之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zqgysl/10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