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案王付慢性支气管炎医案8则同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黏膜下层、基底层、外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该病以秋冬季节或季节交替时及寒冷地域为多发,各种年龄及人群均可发病。 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痰阻气郁,治以半夏厚朴汤;又因肺失宣降病变证机比较明显,治以麻黄汤宣降肺气;更因病变证机有气虚,故又与四君子汤合方治之。 刘某,女,32岁。有10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近因咳嗽、气喘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咳嗽,气喘,痰稠色白,胸闷,因情绪异常及活动加重,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弦。 辨为痰阻气郁,肺气虚弱证,治当燥湿化痰、行气解郁、宣降肺气。 给予半夏厚朴汤、麻黄汤与四君子汤合方: 半夏24g,厚朴10g,茯苓12g, 生姜15g,紫苏叶6g,麻黄10g, 桂枝6g,杏仁15g,红参10g, 白术10g,炙甘草10g。 6剂,水煎服,每日l剂,每日3服。 二诊:咳嗽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气喘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咯痰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五诊:情绪好转,苔腻减少,以前方6剂。 六诊:诸症大减,以前方6剂。 之后,为丁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90余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根据痰稠色白辨为寒痰,再根据胸闷、苔白腻辨为痰阻,因情绪异常加重辨为气郁,又因活动后加重辨为气虚,以此辨为痰阻气郁、肺气虚弱证。方以半夏厚朴汤化痰行气、降逆止咳;以四君子汤补益中气;以麻黄汤宣肺降逆、止咳平喘。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肺脾虚弱、痰湿内盛;治以茯苓泽泻汤益气渗利痰湿;又因痰湿偏于寒,故与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方治之。 梁某,男,58岁。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虽服用中西药,可咳喘还是反复发作,近因症状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色白,胸闷,不思饮食,食则腹胀,倦怠乏力,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 辨为脾肺虚弱、痰湿蕴结证,治当健脾益肺、渗利痰湿。 给予茯苓泽泻汤与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方加味: 茯苓24g,泽泻12g,桂枝6g, 白术10g,生姜12g,干姜10g, 细辛10g,五味子12g,红参10g, 白芥子10g,蛤蚧l对,炙甘草10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 二诊:气喘好转,痰量减少,以前方6剂。 三诊:气喘明显缓解,咳嗽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痰多基本消除,饮食转佳,以前方6剂。 五诊:咳嗽、气喘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六诊:诸症趋于缓和,以前方6剂。 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根据气喘、倦怠主力辨为肺气虚;再根据痰多清稀色白、苔白腻辨为痰湿;因不思饮食、食则腹胀辨为脾虚,以此辨为脾肺虚弱、痰湿蕴结证。方以茯苓泽泻汤健脾益肺、渗利痰湿;以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散寒、益肺化饮;加红参补益脾肺,蛤蚧纳气定喘,白芥子温肺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寒饮郁肺,治当桂苓五味甘草汤,又因病变证机有郁热,故与大黄甘草汤合方清泻郁热。 杨某,男,7岁。有4年支气管炎病史,近因咳喘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咳喘,痰多色白,受凉加重,口燥多涎,鼻塞不通,面色红赤,大便干结,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弱。 辨为寒饮郁肺、郁热夹杂证,治当温肺化饮、宣利鼻窍。 给予桂苓五味甘草汤与大黄甘草汤合方: 桂枝12g,茯苓12g,五味子12g, 大黄6g,麻黄10g,杏仁15g, 生甘草10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 二诊:大便通畅,以前方6剂。 三诊:咳喘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鼻塞减轻,以前方6剂。 五诊:口中唾液减少,以前方6剂。 六诊:诸症基本解除,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12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根据咳喘、受凉加重辨为寒,再根据痰多色白辨为寒饮,因面色红赤、大便干结辨为寒夹热,以此辨为寒饮郁肺、郁热夹杂证。方以桂苓五味甘草汤温肺降逆,以大黄甘草汤清泻郁热;加麻重宣肺利窍;杏仁肃降肺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肺虚寒饮,治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温肺益气降逆;又因阴寒病变证机比较重,故与四逆加人参汤合方治之。 杨某,男,56岁。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经常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有效控制咳喘,近因咳喘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色白,汗多,畏寒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辨为肺虚寒饮气逆证,治当温宣肺气、益气降逆, 给予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与四逆加人参汤合方加味: 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 生川乌(因无生附子,故以生川乌代)5g,厚朴6g,杏仁10g, 蛤蚧1对,大枣12枚,干姜5g, 红参6g,炙甘草6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 二诊:气喘好转,以前方6剂。 三诊:痰多减少,以前方6剂。 四诊:咳喘得到有效拄制,以前方6剂。 五诊:汗出减少,以前方6剂。 六诊:诸症悉除,以前方6剂。 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根据咳喘、汗出辨为肺气虚,再根据痰多清稀辨为寒饮,因畏寒怕冷、脉沉弱辨为阳虚,以此辨为肺虚寒饮气逆证。方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温肺益气、下气降逆;以四逆加人参汤温阳散寒、益气固肺;加蛤蚧摄纳肺气、以治咳喘。方药为用,以奏其效。 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寒饮夹热,治以厚朴麻黄汤温肺化饮,兼以清热;又因肺气上逆比较明显,故与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方治之。 周某,女,55岁。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近因咳喘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咳嗽,气喘,因寒加重,痰多色白,时而黄痰,胸满,胸闷,口渴欲饮热水,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 辨为寒饮郁肺夹热证,治当温肺散寒、下气止逆,兼清郁热。 给予厚朴麻黄汤与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方: 厚朴15g,麻黄12g,石膏48g, 杏仁12g,姜半夏12g,干姜6g, 细辛6g,小麦24g,五味子12g, 葶苈子10g,大枣10枚,黄芩10g, 炙甘草10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 二诊:咳嗽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咯痰减少,以前方6剂。 四诊:胸满,胸闷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 五诊:气喘止,以前方6剂。 六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4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根据咳嗽、气喘、因寒加重辨为寒,再根据口渴欲饮热水、苔薄黄辨为寒夹热,因胸满、胸闷辨为气郁,以此辨为寒饮郁肺夹热证。方以厚朴麻黄汤温肺止逆,兼清郁热;以葶苈大枣泻肺汤清热降肺止逆;加黄芩清泻郁热,炙甘草兼益肺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寒湿气郁,治以橘枳姜汤行气、温化寒湿;又因病变证机夹气伤,故与桂枝人参汤合方治之。 文某,男,67岁。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在3年前又出现心悸、胸闷,虽多次治疗,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咳嗽,气喘:痰多色白,心悸,胸闷,动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 辨为气郁伤气胸痹证,治当行气宽胸,兼以益气。 给予橘枳姜汤与桂枝人参汤合方加味: 陈皮48g,生姜24g,枳实10g, 桂枝12g,红参10g,白术10g, 干姜10g,薤白24g,全栝楼24g, 炙甘草12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 二诊:咳喘、胸闷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心悸减轻,痰量减少,以前方6剂。 四诊:咳喘、心悸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 五诊:诸症悉除,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3服,治疗半年。随访1年,一切尚好。 根据咳喘、痰多辨为痰阻气逆,再根据胸闷、苔腻辨为痰阻气郁,因心悸辨为痰扰心神,又因动则加重辨为气虚,以此辨为气郁伤气胸痹证。方以橘枳姜汤行气宽胸化痰;以桂枝人参健脾益气、温阳燥湿;加薤白行气通阳,全栝楼宽胸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肺寒夹热,治以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黄汤;又因夹热病变证机比较明显,故与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方治之。 赵某,女,10岁。有慢性支气管炎已4年,近因咳喘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咳嗽,气喘,痰多色白,面色暗红,口干欲饮热水,舌质淡红,苔白腻中心夹薄黄,脉沉弱。 辨为寒饮郁肺夹热证,治当温肺化饮,兼泻郁热, 给予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与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方: 茯苓12g,炙甘草10g,细辛10g, 干姜10g,五味子12g,姜半夏12g, 杏仁12g,大黄10g,葶苈子15g, 大枣10枚。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6服。 二诊:痰多减少,大便溏(1日3次),以前方减大黄为6g,6剂。 三诊:大便正常,咳嗽、气喘好转,以前方6剂。 四诊:面色暗红好转,口干止,咳嗽、气喘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 五诊;苔腻消除,以前方6剂。 六诊:诸症基本解除,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根据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辨为肺寒,再根据面色暗红、口干欲饮热水辨为寒夹热,因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寒饮郁肺夹热证。方以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温肺降逆,化饮泻热;以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降逆,兼益肺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风寒犯肺,治以麻黄汤温肺散寒;又因病变证机夹阴虚夹气虚,故与桂枝增液汤合方,既滋补阴津,又兼益正气。 孟某,男,68岁。有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近4年来,每年从9月至次年3月间常常咳嗽、咯痰,伴有气喘、胸闷,曾服用中西药,但未能有效控制病情。 刻诊:咳嗽,气喘,痰稠色白,五心烦热,盗汗,头晕目眩,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浮。 辨为肺寒阴虚证,治当温肺散寒、养阴生津。 给予麻黄汤与桂枝增液汤合方加味: 麻黄10g,杏仁15g,桂枝10g, 白芍10g,生姜10g,炙甘草6g, 大枣12枚,生地黄18g,大黄3g, 麦门冬18g,玄参18g,百合15g。 12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 二诊:咳嗽、气喘均减轻,以前方12剂。 三诊:咳嗽、气喘基本解除,又以前方12剂。 四诊:病情趋于稳定,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用药半年,以巩固治疗效果。随访3年,一切尚好。 根据咳嗽、气喘、痰稠色白辨为肺寒,再根据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因大便敢接辨为虚热内结,以此辨为肺寒阴虚证。方以麻黄汤宣肺散寒、止咳平喘;以桂枝增液汤既能助麻黄汤温肺散寒,又能滋补阴津;加少量大黄既能助滋阴药清热,又能泻热通便。 又,病症既有寒又有阴虚,治寒必用热,用热必伤阴;治阴必用凉,用凉必助寒,所以选方用药稍有疏忽,都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笔者结合多年临床诊治体会,认为选用麻黄汤与桂枝增液汤合方常常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图书信息图书名称:王付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第2版) 图书作者:王付 出版公司: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4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全国经方大师王付教授、主任中医师结合多年临床运用经方合方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经验总结,重点阐述经方合用治病的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用经方的操作技能与运用技巧。本书的特点是,突出运用经方合方辨治疾病的思路、方法与技巧。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操作,内容丰富翔实,合方要点突出,旨在启迪灵感,拓展思路,是中西医临床医师及在校学生参考书。 作者简介王付,男,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迄今为止,出版研究应用《伤寒杂病论》著作在数量方面居全国历代研究者之首位,出版研究经方著作在数量方面居全国历代研究者之首位,出版独著著作居全国中医学界之首位,发表学术论文在数量方面居全国方剂学界之首位。 版权申明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关于本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国外治疗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zqgysl/4558.html
- 上一篇文章: 气管炎传染吗
- 下一篇文章: 冬季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