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上
本文原载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年第5期 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和社区门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在国内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因诊断不明确,很多患者常反复进行各种检查,或者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1,2,3,4,5]。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导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于年制定了中国"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6]并于年进行了修订[7]。我国咳嗽指南的制定主要根据国内咳嗽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同时参考了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欧洲呼吸协会(ERS)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发布的咳嗽指南[8,9,10,11],在结构和内容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指南制定以来,对临床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显著提高了国内的咳嗽诊治水平。近年来,国内外对咳嗽发病机制、病因分布、诊断与治疗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为进一步完善指南,及时反映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年启动了年版"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修订工作。为适应指南发展的要求,本次指南修订首次采用了循证医学方法,检索了大量文献,形成了众多的推荐意见。新版指南主要增加和修订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指南制定方法和循证方法的介绍。(2)对原有的章节进行了更新和扩展。(3)增加了咳嗽的评估。(4)增加了咳嗽的中医中药治疗。(5)增加了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特点与治疗原则。(6)增加了慢性咳嗽的少见病因。(7)介绍了不明原因咳嗽(难治性咳嗽,咳嗽高敏综合征)等相关问题。 一、方法学介绍 1."指南"目标人群:咳嗽患者。 2."指南"目标用户:医院的呼吸专科医生、内科医生、中医科医生、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及其他相关科室人员。 3."指南"工作组人员组成:由呼吸内科专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儿科专家、中医科专家、消化科专家、循证医学专家、临床流行病学专家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医学编辑共同组成。 4.文献检索选用数据库:(1)英文:Pub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Library;(2)中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年6月。针对每个具体临床问题,首先分别由同一专题的两个工作小组独立检索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然后制定统一的文献评价表格,由呼吸病学专业的临床医生和研究生对文献进行初评,初评不能确定的文献由指南工作组集中评价;最后指南工作组再次集中,文献逐篇进行复评。 5.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本指南采用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分级标准,主要是结合ACCP年"咳嗽诊断和管理循证实践指南"所采用的分级标准[8,12]和GRADE(gradingofre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zqgyzz/7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院招聘护士,导医
- 下一篇文章: 善缘康养连锁技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