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如何防大疫一起来看看这些常见病的中药
三连一下,了解更多内容郑州特大暴雨 由于强降雨引发了极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因此目前河南省出现强降雨的区域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县城。暴雨灾害天气会危及人民生命安全,还可能破坏城乡的自来水管网系统、下水道系统、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堆肥场等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会随洪水的传播而扩散,给人民健康带来巨大隐患。 “河南雨灾后需防大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他指出,水灾后卫生条件差,特别容易出现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应格外注意预防。 洪灾可能造成多种疾病爆发流行,如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和各种皮肤病等在应急救灾方面,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常见病的中药方: 1、咳嗽,痰湿阻肺证二陈平胃散(制半夏、茯苓、陈皮、甘草、制苍术、厚朴)合三子养心汤(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加减。 二陈平胃散出自明代《症因脉治》。三子养亲汤出自明代《韩氏医通》。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2-3次,餐后服用。 2、胃痛,湿热中阻证清中汤(黄连,茅术,黄柏,于术,黄芩,泽泻,神曲,木香,葛根)加减。 出自明代《证治准绳》。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2~3次,宜餐前服用,煎煮时宜加生姜三片。 3、泄泻,寒湿内盛证藿香正气散(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藿香、甘草、生姜、大枣)加减。 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用法:水煎热服,每日2~3次,宜餐后服用,如欲出汗,注意覆盖衣被。 4、癔疹,风热犯表证消风散(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加减。 出自明代《外科正宗》。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2~3次餐前服用。 5、感冒,时行感冒清瘟败毒饮(石膏、生地、犀角、栀子、丹皮、黄连、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加减。 出自清代《疫疹一得》。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2~3次,餐后服用。 据科技日报参访张伯礼院士时指出1“从传播途径上讲,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介水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及接触性传染病。”张伯礼提醒,公众应该注意,暴雨让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蚊蝇、细菌的滋生更加有利。以介水传染病为例,水是它的重要媒介。包括甲肝、血吸虫病、霍乱、痢疾等在内的传染病均可以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 2“绝不能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张伯礼强调,很多传染病是从入口的食物进入人体的。 3张伯礼还提醒公众做到“两防护”,一个是防护周边的环境,尽快清洁;一个防护皮肤,适当用药。 4张伯礼特别提醒,现在针对新冠疫情防护仍不可松懈,防止洪灾后新冠疫情反弹。灾后受灾群众聚集,群体饮食睡眠不足,人体抵抗力会变差,此时如果有新冠肺炎确诊或无症状感染者出现,特别容易发生快速传播。因此在救灾复产同时对新冠肺炎预防工作仍应慎终如始,严格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大范围人群聚集,加强开窗通风。 河南暴雨END本期中医专家陈思法 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医政科科长 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年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分会常委、现任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分会常委、河南省免疫学会中医分会常委,医院中医肿瘤专科联盟常务理事。 诊疗特长:擅长应用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治疗内科疾病。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顽固性咳嗽、反复低热、异常出汗、失眠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脉管炎、头痛头晕症、皮肤瘙痒症、月经病等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开展应用中医中药对肿瘤疾病的治疗,患者对疗效满意。发表医学论文十余篇。参编中医研究生教材《中医肿瘤专科古籍文献选读》一部。 联系方式: 坐诊地点:博学楼一楼中医内科专家门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zqgyby/8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暑暑雨泽万物,五粮蓄势生万事
- 下一篇文章: 医院年ldquo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