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风寒感冒rdquoa
白癜风学术交流峰会 http://m.39.net/pf/a_6210227.html 中医学中感冒主要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这两种感冒从病机、症状到用药选择截然不同。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如何区别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1.通过病机判断。当风邪与寒邪一起入侵人体,则为风寒证;当风邪与热邪一起入侵人体,则为风热证。因而,冬天易患风寒感冒,夏天以风热感冒常见,但并不绝对,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的发病机制,除受季节影响,还与个人体质、生活习惯等等相关。 2.通常症状判断。 判断标准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季节 秋冬 春夏 鼻涕 清 浓且发黄 痰液 稀白 黄稠 舌苔 薄白 薄黄 咳嗽 不重,干咳,咳发痒 重,声音响亮,略显沉闷 喉咙疼 不红肿,不疼 喉咙红、肿、疼,扁桃体肿大 口渴 不觉得口渴/干 口干舌燥 出汗 不轻易出汗 汗出不适 肠胃不适 脘腹冷痛、小便清长 便秘,腹泻 发烧 发热轻,恶寒重 发热重,恶寒轻,甚至不恶寒,反恶热 风寒感冒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及宣肺散寒为主。 风热感冒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及肃肺泻热为主。 从西医的角度分析,风寒感冒多为普通无合并症的感冒;而风热感冒,则会有许多合并症的感冒类型出现,比如上感合并有鼻、咽、喉或气管、支气管细菌感染,而且,风热感冒还是能够出现明显炎症的感冒类型。 感冒不要做这四件事: 1、剧烈运动靠运动出汗治感冒,不仅没效果还会产生更大的伤害,尤其对老人、儿童和体质弱者更是有害无益。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如再从事比较激烈的活动,就会使人体内热量增加,代谢更快,能量消耗过多,而患者的抵抗力却大大降低,感冒病毒更容易乘虚而入,如果侵犯心肌,就会加重心肺等脏器的负担,容易引起急性心肌炎、心肺功能不全,甚至导致心源性猝死。 2、不吃东西人患感冒后一般都会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如此时不吃东西,会让人体的能量供应不足,而感冒的各种症状又都会加重能量消耗,靠饥饿治感冒,只会加重病情。 3、蒸桑拿感冒患者去蒸桑拿,反复的冷热交替会进一步削弱人体的抵抗力,进一步加重症状。 4、喝酒感冒时喝酒会加重血管扩张充血,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病情进一步加重,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感冒应该做以下5件事 1、卧床休息多休息保留复原所需的体力,也可避免一些并发症,例如支气管炎和肺炎。充足的休息和均衡的营养是治疗感冒的最佳途径,一般一个星期左右,感冒就会痊愈。 2、保持室内清洁通风感冒发烧虽不能吹风,但也不能门窗紧闭,否则室内空气不能流通,会使感冒病菌大量繁殖。 3、洗热水澡洗个热乎乎的蒸气浴有助于疏通鼻塞。或煮沸一壶水,倒入碗中,用大毛巾罩在头顶上,吸入碗中的热蒸气直到冷却。如此可滋润干燥的喉咙,以缓解咳嗽。 4、盐水漱口早、午、晚或很难受时,可用盐水漱喉咙,以缓解不适。将1茶匙盐泡人1杯温水中漱口。 5、多喝水感冒病人应多补充水分,因为发烧使你的身体流失大量的水分。你可以喝蒸馏水或果菜汁,它们都是很好的液体补充剂,果菜汁还能为你补充必须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C。 注意:鸡汤、姜茶对风寒感冒有效,却不适合风热感冒,如果是风热感冒就不要使用了。如何选择适宜的药物?风寒感冒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风热感冒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清热解毒药。 常用中成药 医生简介 曹娟执业医师 毕业于湘南学院临床医学系,学士学位,从事临床工作5年余,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熟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擅长:肺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咽喉炎,咳喘诸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急、慢性胃炎,痛风,眩晕症,尿路感染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刘冰 主治医师 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临床工作十八年,曾于医院呼吸内科、医院心肾内科进修学习,对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擅长: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后遗症等内科系统疾病及儿科、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 王海波 主治医师 毕业于长沙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从事临床工作六年,医院参加转岗培训,获全科医师证。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炎、肺炎、小儿咳嗽等诊断与治疗。欧倩茜 主治医师 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医院进修学习,熟悉内科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咽喉炎,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糖尿病,胃炎,肠炎,便秘,颈椎病,腰椎病等内科各系统常见病及小儿常见多发病。 联系方式:-(院办) -(全科) -(妇科) -(儿科) -(计免科) -(公卫科) -(中医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zqgysl/10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重磅福利医院免费为市民贴三伏贴
- 下一篇文章: 中医老奶奶的故事五脏六腑既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