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中医怎么治能治到什么程度来看看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不同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特点为病程长、发展缓慢,症状可轻可重,多有一个无症状尿检异常期,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蛋白尿、镜下血尿,可伴高血压或氮质血症,及进行性加重的肾功能损害。慢性间质性肾炎以男性为多,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以中老年人多见,儿童较少见。中医并无“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特征及发生发展过程可分别归属于中医学的“肾风”、“虚劳”、“关格”、“癃闭”等范畴。中医中药是我国治疗肾脏疾病的特色,中医辨证治疗在改善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延缓病情进展方面均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中医证型对推测慢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及病理改变程度确有一定指导价值,多种单味药或复方制剂具有保护肾小管、抗炎、抗纤维化的作用。在临床上寻求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非常多见。之前看诊过一个患者,患者4年前患痢疾,并发肾盂肾炎,经用西药抗生素治疗,暂时控制,但未能根治,经常反复发作,尚有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及神经衰弱史。来诊时,腰痛及腹,尿频日解20余次,大便不实,纳少,腹胀。舌苔黄厚,不时低热;尿检:白细胞(+++),红细胞(+),蛋白(+);尿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证系脾肾两虚,脾虚则运化失职,肾虚则摄纳无权;苔色黄厚者,乃兼有湿热蕴伏不化。又土虚将及肺金。治以脾肾两补、宣湿和络,佐以清养肺金,复方治之。方用炒党参,炒山药,炒白术,炒扁豆,云茯苓,制苍术,焦白芍,炒陈皮,法半夏等。二诊时患者予上方后热消胀减,纳食增加,脾运枢机已转,守方继用。患者连服上方一段时间,诸症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尿培养阴性,随访10月余,未见复发。对于肾病,很多患者都抱有担心的状态。确实如此。因为肾病的发展如果不加以控制,确实有进一步恶化,直至出现尿毒症的可能。但是肾病的治疗又是应该谨慎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zqgysl/10379.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三九贴rdquo冬病冬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