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很多南方的朋友们开始自动调节自己的舌尖频道,艾草加糯米粉……

清代时任高级美食评论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这样描述:“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不管是绿油油的颜色还是胖乎乎的身材,勾起很多人童年的口水……青团,又叫艾团子,旧时也称“粉团”,因其色泽碧绿、生青,故名青团。

青团碧青油绿、糯韧绵软、清香爽口,是江浙沪各地民间清明与寒食节时的一道传统点心。打开包装取出一枚软软糯糯的青团,里面或甜、或鲜、或香……就着艾叶特有的青草香米团子,一点点呡入嘴巴,这种美味体验给个皇帝也不换!

“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每逢清明时节,江南几乎家家户户蒸青团,古代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但后来人们更多的是时令尝新,甚至是节气时期健体养生必备,而现在青团早就变成了春季的休闲小食,但是制作青团带给人们春季的调理意义却是古人留给后人的巨大财富。

青团在唐朝也叫龙舌,是用鼠麴草汁做的,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随着朝代更替,食物被民间的智慧不断丰满迭代,现在在江南各地制作青团大体会用到艾草、苦艾草、艾青草、鼠麴草和青麦汁等等。

在此我们首推艾草、苦艾草和鼠麴草青团,其中艾草全草入药,有温经、祛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而苦艾草除了上述效能以外,味道与柠檬味道相似,具有香甜可口的味道,叶片常被欧洲人拿来泡茶饮用,有益肠胃健康,并能驱除孩童体内的寄生虫。鼠麴草茎叶入药,为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以及非传染性溃疡、创伤之寻常用药,内服还有降血压的疗效。

因此,初春时节万物苏醒,大自然中各类生物都在复苏,由此带来的病菌也会增加,特别是南方湿热的环境下,无论是老人、孩子或者是忙碌的年轻人,都以吃青团作为节气首选的食物。

艾草在民间有扶正祛邪固本的效力认识,小孩子食艾叶或用艾草洗浴可以驱虫避病,成年人食用有健胃益脾的效力,在春季生发之时,多食艾叶是唤醒身体机能应对春季生发环境的好方法,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食疗财富。

制作青团各地大致相同,主要由青汁、糕团和馅料组成。分甜派和咸派,一般“粑粑”是没有馅料的,而“团团”是带馅料的。

甜味馅大致包括:豆沙馅、白果馅、芝麻馅,咸派有春笋肉丁馅、香干马兰头馅、荠菜馅……现在更是增加了酸奶馅、肉松馅、鸭蛋黄馅、咸肉腊肉馅等等,总之只要味道好吃,用艾叶糯米面包起来任何好味道的馅料都成为了美味的青团。

制作青团的青汁中运用最多的便是艾草。艾,俗称艾草,艾蒿,艾叶,是田间地头常见的一种多年生野草,整个植株散发着浓烈的气味。艾草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香薰、针灸、驱蚊……端午节被挂在门上辟邪的也是它。

清明前后是艾草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新鲜艾草取最嫩的上半部分,洗干净,水里加一点点食用碱,烧开后入艾叶煮熟过冷水,去掉了艾草的苦涩留下了清香,切碎后加同量水和糯米面,成团后小心把馅料包进去,垫上艾草叶入屉蒸熟,取出晾干,为了不粘手,刷一点点食用油,取出放在碟子中食用。这样做出的青团艾叶香气浓郁,枝叶混合其中,对身体十分有益。

南方很多地区喜食艾草糍粑(艾草粑粑),就是用艾草汁和糯米做成好像年糕一样没有馅料的食物。食用时采用平顶锅油煎,出锅后撒点红糖,艾草的清香配合红糖的风味,再加上软糯的口感,微微的焦香十分令人沉醉。

中国的节日大多配合着节气,其中的饮食和文化更是密不可分,例如端午节吃粽子,腊八节吃腊八粥,过年的时候吃饺子或者汤团,这种悠久的饮食传统更像是和时间的一个约定。

古代的人们科技虽然并不发达,但是都懂得顺从于自然,万物皆由天地之间的信约和法则决定,人类所有的食材、食物皆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那么遵守“时令”而食便是自然养生的根本。

青团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春天的信号,吃青团的日子就是万物复苏的日子。

碧绿柔香的糯米团子带给人们对自然、生机的体验,吃青团意味着温暖的春天到来了,也让你我感觉注入了满满的元气,努力体验生活的点滴,不辜负这大好的春光!

00:07

本篇推荐的是湖南本地制作的艾草粑粑,本家是一位“传统控”,深挖民间美味,采用新鲜自采艾草叶,自磨糯米粉和粳米粉,用民间老红糖,纯手工制作,柴火蒸熟,努力还原儿时的口味,本品有两种口味,原味是鲜艾草汁、糯米粉、粳米粉和少许食盐,红糖味的是鲜艾草汁、糯米粉、粳米粉、老红糖。

收到快递到家的艾草粑粑需要微微加热食用,蒸制或者油煎过,糯米回软,原味的可以粘任何调味料,红糖味的也可以,因为本家没有做得很甜。

回眸老家味,探索他乡的美食,沿着食物的轨迹走入历史和属地文化,带言将带你探索更多舌尖旅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xzhiqiguanyana.com/zqgyzz/11281.html